“对话”教学让科学课更具人性化

2009-03-26 03:45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施力对话浮力

陈 景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之目的,“对话”教学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特点,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对话”进入科学课堂呢?

一、从教材入手,进行深层次的人本“对话”

以书面形式展现的自然学科教材尽管图文并茂,但是它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教师有必要从教材入手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适合展开师生对话内容进行合理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能够进行生动活泼对话的教材知识体系,科学教材强调,要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走进教材、理解教材,与教材文本展开“对话”,实行与编者进行“对话”,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对教材作多元的理解,从而真正掌握教材、超越教材,

1、研读懂真意师本“对话”,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而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材教”的过程,教师只有与教材文本“对话”,站在编者角度钻研教材,了解编排的体系和意图,才能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调动学生与教材“对话”的强烈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另外,教师与教材文本进行“对话”时,应把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作为研读教材的出发点,把关切学生发展作_为研读教材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这是教师能否走进教材文本的关键,所以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带着以下三个问题与教材文本展开“对话”,即教材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为何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为何学?教师只有真正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学生发展特点及自身教学风格出发,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把学生的困惑、兴趣、经验、感受等作为教学新的生长点,达成科学课人性化教学的目的。

2、解读展个性生本“对话”,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们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体验、合作、对话等学习方式,学生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比如,教学新课之前,教师可先给每位学生发一份学案,预习教材后向学生提问:预习后,你懂得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引领学生以平静的心态与教材“对话”,促使学生在与教材的“对话”中个性化地解读教材文本,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师必须把学生真正当作“人”来看,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还要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利,产生真正的人人“对话”,

1、共享知识、智慧师生“对话”,师生“对话”。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自与倾听、欣赏与评价;师生在“对话”中敞开彼此的心灵,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使师生在知识、情感上相互碰撞,彼此融通、接纳,形成共生共长状态,例如,在学习“水的浮力”时,教师先演示一片铁块在水里下沉,又演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然后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材料制成的船(铁盒)却能浮于水上?通过这两个演示实验把学生引入与浮力有关的问题上后,进行师生对话:师:(把乒乓球放入水)请学生分析静止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受到什么力作用?生:重力和托力,师:托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生:托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师:(把乒乓球放入盐水里)请学生分析静止在盐水水面上的乒乓球受到什么作用?生:重力和托力,师:托力和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生:托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盐水,师:刚才把乒乓球分别放在水和盐水中,都受到液体(水和盐水)向上的托力,我们把这个托力叫浮力,请同学们想象乒乓球在其他液体中的情形,并回答:①乒乓球是否受到浮力?②浮力的施力物体是谁?③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在学生讨论基本清楚时,多媒体显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问题历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在此笔者巧妙地把它设计成与学生“对话”的活动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共同沟通、合作生生“对话”,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以架设生生之间“对话”的平台,生成人人参与的、平等沟通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班级辩论,在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分析彼此的得失,达到思维共振、理解共鸣的良好效果。

有人问古希腊大学问家安提司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什么呢?”安提司泰尼回答:“同自己谈话的能力,”同自己谈话,就是发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这也是一种对人性本质的自我反思,自我“对话”的自觉化、习惯化,能使教师、学生理性地认识、评价和理解自我,在科学课教学中,当笔者遇到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好的情况时,就进行自我“对话”:我的教学语言是否不够精彩?我的教学方法是否太单一?我应在哪些要方面改进,提高学生兴趣呢?是不是学生学习压力太大或者休息不好?我应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安排学习与休息的关系?通过自我“对话”,教师可以提高教育学水平,并释放工作压力;学生也可通过自我“对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猜你喜欢
施力对话浮力
神奇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