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正明 王粉林
【教例】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
一、 以想象拉长宽度,感受母子情
师:民间有种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以期望出门人早归。课文中,孟效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所以也给孩子的衣服缝上细密针脚。你看,在昏暗的油灯下,时间在这一针针一线线中不知不觉地流逝,夜,已经很深很深了:让我们走进这位妈妈的心灵深处,想一想:此时,这位妈妈边缝补衣服边在想些什么?
生:儿子又要远行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生:我一定要多缝几件衣服,不然儿子路上会冷的。
生:我一定要把衣服缝牢固一点,不然衣服破了怎么办,我又不在他身边,不能及时帮他缝补。
生:我把针脚缝得密密的,让郊儿按时回来。
师:妈妈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所以把自己的盼望密密地缝进了衣服里。来,让我们带着妈妈的这颗心把这一小节读好。(这次朗读,同学们都很投入,很有感情。)
师:儿子终于要走了,妈妈早早地起来送儿子,一直送到村口。她有太多太多的不愿意,有太多太多的话对儿子说,她会说什么呢?
生:儿啊,你就要出远门了,妈妈帮不上你什么忙,只有为你缝几件新衣服了。
生:孩子呀,这一去路途遥远,你可得保重呀!
生:孩子呀,路上一定要小心呀,别冻着,别饿着。
生:孩子呀,不要担心妈妈,妈妈一个人会照顾好自己的。
师:是啊!孩子走多远,母亲的牵挂就有多长。千言万语只化作一个声音,那就是——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师:让我们把母亲的这份担心、挂念带到课文当中去读一读。
师: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孟郊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他心里想到了什么?他会怎样和母亲告别呢?
生:母亲,你放心,儿子长大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生:妈妈,我不在你身边的日子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点评:在学习课文第1、2两自然段时,抓住这两段中最感人的内容反复地品读,让学生转变角色,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去感知,去体验,使学生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动情,在共鸣中生情。】
二、 让延展增加厚度,品味母子情
当老师带领学生体会完《游子吟》这首诗后,接着引导:
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只有付出不计报答,母亲的爱是润物无声的,她的爱融入平常的点点滴滴。孟郊铭记着妈妈的养育之恩,写下了《游子吟》。我们每位同学也都有一位慈祥的母亲,我们也正感受着母亲,享受着母爱。在你的脑海中,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
(学生思考,小声讨论)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体会自己母亲带给你的母爱。
生:记得一个冬天的深夜,我突然胃疼,吐了一地,妈妈非常着急,外衣也顾不上穿,就忙着给我量体温、喂药,一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起来,我发现妈妈眼睛都红了。
生:记得有个星期六下午,我和村上的小朋友玩,忽然刮起了大风,冻得我直发抖。这时,妈妈及时给我送来衣服。
生:我每次去学钢琴,无论刮风下雨妈妈总是陪着我。
生:早晨,妈妈总是把早饭做好了再叫我起床。吃完早饭,还要送我上学。下班还要接我回家,给我做饭,检查作业。妈妈真是很辛苦。
师: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齐读课文,把孟郊母子情深的画面深深地留在我们心里。
【点评:此处的设计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把“读”课文和感悟“生活”融为一体,让孩子们的心灵与文本共振。课堂上,孩子们叙述母爱的点点滴滴,足以证明这一情境的创设拨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琴弦。】
三、 用行动提高温度,升华母子情
师:每个小朋友,都沐浴在深深的母爱中,你想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呢?今天的作业是放学回家后为妈妈做件事。
第二天课上,我让学生汇报昨天在家为妈妈做了什么事,孩子们情绪非常激动,都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我帮妈妈敲背。我先端来一张椅子,请妈妈坐下,用拳头在妈妈背上轻轻地敲着,妈妈眯着眼睛说:“真舒服。”
生:昨天晚上,妈妈洗完衣服要晾的时候,我让妈妈给我晾,虽然我只晾了几件衣服,可妈妈还是表扬我了。
生:昨天,妈妈一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休息,我想:妈妈上了一天班肯定累了,就跑到厨房给妈妈倒了一杯茶端给妈妈喝。
生:妈妈打扫卫生时,我帮妈妈拖地板……
师:我们为妈妈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许并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但却能温暖母亲的心。让我们沐浴着母爱,怀揣着一份孝心,再次充满深情地朗读课文。
【点评:要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再去报答父母吗?不是的,现在学生虽然年龄还小,但给父母端茶送水递拖鞋,帮父母做小家务之类的小事他们还是有能力去做的。教师的适时引导,指明了学生行动的方向。这样的引导,升华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朗读课文更加声情并茂。】
(作者单位: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