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激情在语文中飞翔

2009-03-25 04:09朱卫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激情情感语言

朱卫红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激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他们的灵性飞翔,激情应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感渲染气氛,重视朗读训练;在教学中层层设疑,活跃学生思维,与文本产生共鸣。

一、 教师抒发激情,开发学生潜能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窦桂梅等许多著名的特级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尤其是导语),渲染了氛围,激起了学生的情绪,或低沉,或高亢,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例如窦老师在《难忘的一天》教学中,曾经这样满怀深情地讲述导语: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说了这样的话,现在我们就像使用钢笔一样地使用电脑;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说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我们的教育才走向素质化;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深圳画了一个圈,那里就奇迹般地崛起一座新城;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香港、澳门才顺利回归;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提出改革开放,我们温岭才有这样快的发展。此时此刻,让我们静下心来,再看看邓爷爷,让我们来表达对邓爷爷的爱。(歌曲《春天的故事》响起,投影出示图片)

此后,教师的导读到位,用气送声轻重缓急,情绪的把握和激情的渲染无不让学生及听课教师为之动容、受其感染。这样,学生就产生了不同的情感体验,理解的角度、层面、深度也有所不同,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正如“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

二、 教师释放激情,营造阅读氛围

课堂教学需要有激情。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情感体验,并以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更要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技巧和艺术手段。只有营造了这样的激情课堂氛围,学生才能由“知之”到“好知”,再到“乐知”,获得语言文字的情感体验。

如在《鞋匠的儿子》一课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关注文字背后的东西,紧紧抓住“非常、一定、永远”几个关键词,尤其是三个“永远”,以“初读——感悟——再读”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教师适当的引导,感悟这段话的内涵,层层递进地感受林肯的人人平等思想。教师在教学时,每教完一个片段后,都带着学生一起深情诵读,这体现了对平等的一次次呼唤,也是林肯对父亲的热情赞颂。

窦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就曾带着学生无数次挥手,无数次深情告白,无数次无语凝噎:“再见了,亲人!”那一声声饱含深情的告别语,足以让离别的人执手相看泪眼,这样的情境,怎能不让学生感动?怎能不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阅读氛围中去实现一次次的情感体验?

三、 教师演绎激情,充实阅读体验

在激情奔放的课堂上,如果没有学生丰富的激情做内应,无论教师多么有激情,课堂都将是一潭死水。教师的全部激情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

优美的诗歌、散文最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进行教学,适当的语言渲染和朗读,会将语言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我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就非常有效地运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抑扬的语调响起,“在你不会走路的时候,母亲抱着你;在你生病难受的时候,母亲抱着你;在你开心快乐的时候,母亲抱着你……然而,你抱过母亲吗?”其时,课堂上安静极了。我便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大家很自然地注意到了重音、停顿和感情的表达,读得非常投入,有几个男同学诵读时很动情,令我颇感意外。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语文课堂激情的作用。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是作者饱蘸自己的思想情感,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创作而成。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生对文中情和意理解的程度,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影响与传递,教师必须首先体会作品中的感情,在教学中以情激情,从而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拨动他们的心弦,让激情在语文中飞翔。

(作者单位:徐州市泉山区西苑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激情情感语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言是刀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