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方法的改进与体会

2009-03-24 04:31徐菊英
医学与护理 2009年2期
关键词:新生儿

徐菊英

关键词采血方法;疾病筛查;新生儿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一些代谢性、内分泌性疾病,在新生儿期症状未出现前,通过实验筛查出来,并得到及时治疗,以防止不可逆的机体的组织器官的损伤,从而减少残疾人,降低小儿的病死率,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采集新生儿足跟血主要用于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和苯丙酮尿症(PKU)等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标本要求采集2个直径≥8mm的血斑。在筛查过程中,采集血标本是重要环节,在临床上常因采血量不足或采血困难而反复针刺,既增加了新生儿皮肤的损伤,也增加了医院财力及护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提高采血成功率,我科选择了新生儿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代替常规新生儿足底定位直刺及右手握紧小腿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至6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400例,均系足月新生儿,无其他合并症,平均体重3300g,能正常哺乳6次以上的新生儿为检测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

1.2采血时间

新生儿出生72h后,7天之内,并充分哺乳。若在哺乳前无蛋白质负荷的情况下采血,会出现PKU筛查的假阳性,72h后血样可避免生理性促甲状腺素(TSH)上升,并可防止TSH上升延迟患儿的假阴性。

1.3采用方法

观察组采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新生儿沐浴后,将新生儿平卧,操作者左手握住新生儿左足,暴露足底,右手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酒精棉签消毒待干,右手持采血针沿新生儿足踝外侧向足底外侧缘做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为采血点,沿此点进针,针头与皮肤呈40°~45°斜刺进针,深度0.5~1.5mm,不要用力挤压,血液很快涌出聚成血珠,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血斑标本合格。对照组采用足底定位直刺及右手握紧小腿法。新生儿沐浴后,将新生儿平卧,左手握住新生儿右足,暴露足底,右手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酒精棉签消毒待干,右手持采血针沿新生儿外侧足踝向足底外侧缘做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处为采血点,沿此点垂直进针,深度约2~3mm。右手握紧同侧小腿,用力适度,间歇性放松,且呈离心式按摩小腿,使血液流向足部,左手大拇指在穿刺点上方轻轻挤压,使血液涌出聚成血珠,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血斑标本基本合格。

2结果

2.1一针成功率

观察组采用足底定位斜刺法,一针采血,血量渗透均匀,血斑直径≥8mm,本法200例,一针成功196例,成功率98%。对照组采用足底定位直刺及右手握紧小腿法,一针采血,本法200例,一针成功168例,成功率84%。

2.2穿刺点止血时间

观察组采血后用消毒干棉签轻压取血部位使其止血,本法平均(13±0.5)s。对照组采血后用消毒干棉签轻压取血部位使其止血,本法平均(13±0.8)s。

3体会

3.1一针成功率高

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斜刺进针的部位为足底浅静脉收集足皮静脉网,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处[2]。穿刺点为浅静脉汇聚点,血量丰富,出血快,对滤纸片渗透好,渗透均匀,又由于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层组成,常规“直刺法”易入皮过深,针头易到达皮下脂肪层,此层血管相对较少,血流欠丰富,用力挤压易挤出脂肪颗粒,是导致采血失败的主要原因。

3.2操作简便易行,效率高

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不采取任何辅助工具,定位准确有效,避免了针刺过深及反复穿刺,大大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3.3对新生儿及家属的影响

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有效地降低了因血量少而反复用力挤压所致新生儿长时间哭闹及家属紧张心理,同时穿刺后止血时间并不延长,降低了新生儿痛苦,家属易于接受。而且增加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家长对护士的信任度。

综上所述,在两组新生儿一般情况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观察比较,定位斜刺采血法位置精确,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产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袁志芳、张卫红、王育舟,等. 采血部位及血样干燥时间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4): 225.

[2] 张朝佑.人体解剖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16.

猜你喜欢
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抚触的临床意义
这几招教你有效预防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新生儿早期保健
新生儿窒息分为哪几种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