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理性思考

2009-03-24 04:31丁书新武士勋刘欣红
山东文学·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质量观保证体系大众化

丁书新 武士勋 刘欣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数量和质量规格的要求,这是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提高的集中体现。随着高校招生人数急剧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这种现象引起了教育界不少人士对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担心,高等教育需求持续大幅度上升和高等教育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两者构成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难题。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质量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对高等教育质量内涵的认识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高等教育改革开辟了多种渠道,发展了多种高等教育形式,扩大了高等教育供给,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质量观是制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从单一的质量观转变到多样化的质量观,从精英教育质量观转变到大众教育质量观,不仅会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而且会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能否形成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当前,高教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大规模扩招所带来的数量与质量的协调问题。数量与质量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但有些人只看到两者的对立,而未看到其统一的一面,在实践中表现为有意无意地牺牲质量以换取数量的增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难免存在规模扩大与质量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但要区分规模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能够推动进一步发展的发展性问题,还是只是扰乱持续发展机制的非发展性问题,或者说规模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所导致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还是可以避免和人为造成的。发展中的问题,只能依靠进一步发展来克服。不同时期确立的质量标准应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而不是限制高等教育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阶段迈进阶段,不可脱离发展来谈质量,更不能借质量问题来限制高等教育发展。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学校规格、学科门类是多样的,这就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应该是多样化。单一的和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必将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和思维定势。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就不可能健康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众化阶段同精英教育阶段一样也会存在质量问题。但是,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来说,发展多种教育形式,建立多种质量标准,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满足多样性的社会需求,这应该成为树立正确质量观的重要基点。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

以前,在评价高等教育质量过程中,往往只根据人才培养这一因素来评价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忽视了高等教育是否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求,以及是否积极促进现代化建设这个根本内容。而当今,虽然高等教育仍以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但高等教育的职责范围已得到极大扩展,成为一个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由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文化、为社会服务等所构成的职责体系。因此,高等教育质量不是单一的人才培养质量,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需要确立一种整体质量观。随着高校扩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师资、基础设施和后勤条件紧张状况,存在一些诱发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问题。但我们不能据此认为高等教育的质量在下降。我们要用整体性的眼光看待和判断高等教育质量。

用人单位和学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者。这两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各个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来满足某用人单位和学生的特殊需求。任何一所高校都有一个明确的办学目标,所以,它不可能是满足所有人所有要求的“大杂烩”,它需要在众多的要求下作出选择并确定哪些是应该考虑的重点。在竞争日趋激烈和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各个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整体效益的要求。

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可以作为教育质量的监控器,推进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自律;它可以激励高校及其子系统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富有生机活力。构建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可从理念和操作两大层面考虑。

1.树立良好的高等教育理念。构建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树立以下高等教育理念:(1)质量理念。质量是赢得社会声誉和市场信赖的保障和基础。从长远来看,没有质量,就没有生源。今后不是你想招多少学生的问题,而是有多少学生选择你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以质量赢得市场和教育资源。(2)人本理念。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主体是教师。因此,高等学校要树立以学生和教师为本的理念。所有部门和所有工作都要为学生的就业和成才服务,所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要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3)市场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必须要有竞争和忧患意识,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理念。(4)服务理念。高等学校办一是要服务社会,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二是要服务学生,以体现其追求的目标;三是要服务教师,以体现其依靠的主体。

2.可操作性质量保证体系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操作层面来讲,必须构建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保证体系:

⑴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想从根本上来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除了要有先进的理念作指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专门评价知识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还必须构建相应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和环境。通过构建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保障体系,保证教学中心地位的实现,保证教学设备的生均值、基本设施的建筑面积、教学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达到国家教委水平评估的要求。

⑵教学条件保证体系。主要包括教学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和师资队伍等软件方面。硬件好解决,软件是关键。师资队伍的建设,既要有规划也得有措施;既需要学院的政策保证,也需要基层部门的不懈努力。

⑶教学质量信息体系。关键是通过研究市场和培养对象的需求,明确方向,促进教学改革,建立起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保障其“产品”的适销对路、特色鲜明。通过构建同行互评、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反馈、毕业生追踪调查反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信息体系,进行信息收集分析与反馈。

⑷教育机构保证体系。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是教务管理部门的责任,也需要后勤等部门的保障。关键要从三个方面做好,一是健全制度,二是规范管理,三是协调服务。

⑸教学质量督导体系。通过构建领导听课、专家听课,期中教学检查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督导体系,对教学过程和环节实施监控、督导。同时,通过采取激励措施,实现评价结果与奖惩挂钩,与教师职称晋升挂钩。通过加强师德建设、严格考试工作和强化各项管理不断促进教风、学风、校风。

⑹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从一年级的“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设计”到四年级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指导模式。对毕业生质量进行监控,要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一所高校水平的主要指标,从学生就业开始,就社会对毕业生欢迎的程度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进行评价,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对毕业生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评价,评价结果要向社会公布。要根据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建立科学的高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市场机制,用市场来检验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丁书新、 武士勋、刘欣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质量观保证体系大众化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问题聚焦与对策分析
关于创新军队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机会公平问题的思考
“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路径分析
大学生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质量观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