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威麟
每天在全球各地学界都有新研究发表,只有少数能登上主流杂志版面,但《经济学人》上周却有一篇怪文章,引用了一篇在《心理科学》期刊的奇特科学研究结果。他们说:
“洗得愈干净愈容易干坏事!”
这场实验原本试着证明人们的一个想法,我们平常都觉得,“脏人”才容易做坏事。大家看到一些人躲在肮脏的暗巷,或涂鸦涂得满手,或家里丢满垃圾;小时候看到学业较差的学生,通常也是衣服较为肮脏,甚至发出臭味,通常这些人给人的印象是,不爱干净,不照牌理出牌,与众不同,因此,当然也比较容易干坏事!没想到,这场实验却呈现完全相反的结果——
科学家做了两场实验,第一场实验先找来40个实验者,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丢给他们一堆充满“干净”字眼的句子,像是“纯净”“天然”“洗涤过”“完美无瑕”这类的字,另一组给他们一些普通的并不特别的字,然后,再问这些实验者一连串的“邪恶案件”,问他们这些事情的罪有多重?这些“邪恶案件”包括,捡到人家的皮包,就把里面的现金通通拿出来归自己所有,一直到像什么饥荒时代把家里养多年的忠犬杀了吃掉之类的。
结果发现,平均来看,看过干净句子的人会对这些“邪恶案件”罪恶感比较低。以肚子饿来吃狗的案例来说,平常的人将罪恶填成6.6分,但看过干净句子的人竟只将其罪恶填5.7分。
然后他们又做了第二场实验,找来44个人,先让所有44位实验者看一部3分钟短片《猜火车》,据说会产生很恶心的感觉,然后再将这44个人分成两组,有一组就直接进去写那份“罪恶问卷”,另一组则骗他们本办公室因防菌的相关规定,请他们先去洗个手,用肥皂洗得干干净净,再来填这份“罪恶问卷”,结果显然也出现一样的情形!
洗肥皂洗得很干净的人们,就会认为那些罪恶,比较轻!
当然,我发现这个实验有一个很严重的盲点,一个评断别人罪恶不重的人,不一定自己就会容易犯罪。我甚至认为,或许人们因为洗手洗得干净,所以心中产生了一种很慈悲、很怜悯的感觉,认为一切的错事都自有“因”,不是故意的,因此应该被赦免等等。
其实,这场实验来源于科学家之前曾做过的另一场实验,让实验者先对某件事感到“恶心”,就会发现他对做那件事的兴趣大为降低,他们当时对此事的解释是,因为弄脏了,反而会启动人类天生反应,想办法将这个脏事给“更正”回来,做一个好人!
所以,无论洗肥皂之后是否真的较易干坏事,还是只是天性变成怜悯,我们至少可以确定一件事:“恶心”是很有效的。
这才仿佛是人类的天性,当你将肥皂洗干净,那个恶心感没了,人们就觉得坏事比较OK,或许也比较可以干坏事。所以不是因为肥皂有效,而是因为“恶心”有效!
换句话说,人类是靠恶心感来决策的?
一个美好的事情,我们不见得一定会去碰,但,一个恶心的东西,无论是哪个人在哪个状况,都会尽量避免的!
所以,与其给自己一大堆“未来的梦想”,或许可以策略性地给自己一些“恶心的警告”,帮助自己,更有竞争力。
我还没办法想到哪个“恶心自律法”的案例,但这一块,有可能会是一个从未有人想过的新方向。懂得用人性来自我鞭策,是最高级的自我控制,也是一个很容易带来成功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