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融资改革的制度设计及渠道分析

2009-03-23 10:10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制度设计融资渠道高等教育

王 瀛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高等教育融资改革是高等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教育寻求自身良性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与融资制度设计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高等教育融资的多元化渠道。

关键词:高等教育 制度设计 融资渠道 多元化

高等教育融资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财政手段、市场机制和金融创新产品等为高等教育发展融通资金的经济行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与经费来源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使高校融资正在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资金的主要支撑。选择促进高等教育融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后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融资作为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内源动力,一直是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办学投入的持续增加。扩招前,财政拨款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扩招后,办学规模的扩大导致办学投入加大,单靠财政拨款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高等教育融资制度改革,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高校内部效益,以保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融资活动是在一系列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进行的。对于高等教育融资制度的研究,是一切高等教育融资具体渠道和手段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后者能否可行、能否高效运作的根本性的决定因素。

高等教育发展与融资制度设计

高等教育融资活动中,能否将潜在资源转化为可用资源,其关键还在于高等教育融资是否具备一个有效率的制度体系。制度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科学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最有效手段。因此,深入分析高等教育融资制度对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的效应,从而进一步探讨我国高等教育融资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有利于开拓高等教育融资渠道,丰富高等教育融资手段并提高高等教育融资效率,这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由于地区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致使高等教育投资规模、融资结构和投资效益在不同地区间也呈非均衡和非均质发展态势。市场经济下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关系要求高等学校要成为融资的主体,同时,国家还要为高等教育的各方投资者创造畅通的投资渠道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这需要制度创新来实现。高等教育融资改革的方向应该在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基础上,使作为独立法人实体的高等院校成为自主融资的主体,并建立政府、公民、企业、社会团体等投资主体共同投资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投资渠道,提高投资和办学效益。

(一)树立“大众化”融资观念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深化以及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其目的就是要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大众化”高等教育,要有“大众化”融资渠道,而“大众化”融资渠道的拓展与延伸,重要的是必须树立“大众化”融资观念,必须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不断调整融资思路,采取相应的融资方式,并尽可能综合地运用各种融资手段,调动一切因素,为高等教育发展广泛地筹集资金。为高等教育融资,不仅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和高校要转变观念,而且社会公众,包括家庭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要把大规模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看作是对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回报的基础性投资,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根据收益大小决定适当的投资比例。

(二)完善高等教育融资的制度平台

推进高等教育融资改革,必须要对现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对高等教育融资制度进行总体设计,规范各类投资主体(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避免无效的投资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减少高等教育可能的投资失误带来的社会长期损失。在政府投资制度方面,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机制;在社会融资制度方面,要降低社会资金进入高等教育的门槛,制定社会资金投资高等教育的指导目录,鼓励国内外资本举办高等教育。同时要完善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救助制度,建立专项资金用于贫困生、特困生等弱势人群的奖学金、助学金和特困生补助支出。完善银行助学贷款制度,由政府为学生提供担保和贴息,加速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大学生信用信息系统。

(三)培育和发展高等教育资本市场

我国资本市场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要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国内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研究教育与资本的关系,论证高等教育介入资本市场的合理性、必要性、特征及运作模式等,为高等教育资本市场良性运作提供理论支持、指导和保证,逐步形成教育资本市场,拓展高等教育的融资途径。利用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解决高等教育资金不足问题,资本市场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能力,高等教育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使社会上闲散的资金投向具有高成长性的教育产业,提高高等教育产出的水平与质量,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办学的规模;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既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四)发挥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融资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的特性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教育经费来源实现从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向多元化结构转变,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我国高校融资的模式,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贷款扮演主要角色。主要是高校与金融市场处于绝缘状态,无法进入资本市场。因此,政府要着力取消高校进入金融市场的壁垒,创建新的融资产品和通道。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教育供求,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五)控制和化解高等教育融资风险

国家应大力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规划调整高校规模、布局和教育结构,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合理的教育组织系统,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高校要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加强高等教育资金的科学管理,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规避资金的使用风险。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合理编制预算和科学配置高校资源。建立以监控资金使用风险为重点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审视自身财务状况,及时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的发生。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的监督机构,强化监督职能,杜绝资金的挪用、浪费。

高等教育融资的多元化渠道分析

(一)发挥政府财政拨款的主渠道作用

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事业”,这决定了政府必须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上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虽然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数量逐步增长,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的比例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个别年份下降。尽管高等教育融资渠道多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政府作为社会整体利益的代表,必须充当起高等教育投入主体的角色,承担起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的职责。

(二)合理使用大学学费收入

根据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的特性,依据国家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和有关规定,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及其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教育成本的一定比例内(不高于学校生均日常运行费用的25%)由高等学校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费,形成学校经费来源。但政府有必要对大学学费的收取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界定收费和支出的合理范围,建立由专门的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统一收费的收支两条线体系。同时各高校要对收费项目和本校的收费依据、收费标准、计算标准等进行公布,做到公开、透明。

(三)加强校银合作

银行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对高校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金融机构应从高等教育的公益性特点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为高校提供方便高效的信贷、结算、咨询等综合服务。但是高校要严格控制银行贷款的规模,同时还要对贷款进行有效的管理,让它发挥最大的功效。贷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贷款程序、贷款人的义务和还款计划;必须认真考虑需要的量是否合理,不能盲目贷款;所贷的数额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建立在学校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数额最好不要超过学校的承受能力;对还贷资金要有相对稳定的来源和可行的还款计划,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四)强化资本市场长期融资的能力

资本市场是投资需求者一个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资本市场强大的筹资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可以为高等教育发展募集大量亟需的资金。我国应允许部分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根据基建项目或科研项目的投资需求,发行一定数量的教育专项债券,用项目收入或科研转让收入作为还债保障。另外可利用高校科技力量和科研成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以争取在现有证券市场和未来创业板市场上市,达到筹集长期建设资金的目的。

(五)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募款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高校募捐事业的发展,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募捐机制,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态势。在高等院校内成立专门的募款机构,设立筹款办公室,专人负责,工作人员职能专业化,从而使募捐规范化和制度化,把募款工作纳入常规化、日常性工作。要有宣传力度,形成积极的社会舆论,促进募捐形式多样化。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探索发行教育彩票,从而更多、更快地募捐教育发展资金。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获得募款的主要形式是现金捐赠和有形资产捐赠。

(六)创建高等教育投资基金

创建高等教育投资基金,是指可以考虑让高等学校将财政拨款、学杂费收入、科研收入、社会捐助收入等汇集成专门的投资基金,由基金托管人(一般是信誉卓著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创建高等教育投资基金,将暂时不用的教育经费进行投资,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运作管理,可以提高资产的运作效率,实现资本增值,进而把由此产生的收益投资于教育,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社会力量办学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民办高校大致有四种模式:全部靠社会力量办学、股份制民办高校、国有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二级学院”。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鼓励企业、个人及其他社会力量,通过控股、参股形式投资办教育,是解决高等教育供需矛盾、推动办学体制改革,开发民间教育投资潜力的重要途径。在国外,企业集团与集团支撑的大专院校互为依托,形成了企业出钱办学校、学校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的良性循环。

(八)探索高等教育海外筹资的途径和方法

积极向海外筹资,利用其资金优势发展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海外资金办学,要在产权归属、管理机制、土地使用政策以及税收等方面都要给予大力的支持。这既保证教育投入者的利益,又能切实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向海外筹融资办学,这不但是一种有效的融资途径,也会提高国家的教育知名度。如果政府对海外资金办学采取优惠政策,那么高校资金短缺问题将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马宁,陈立文.高等教育投融资风险预警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2.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李文.中日高等教育融资政策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猜你喜欢
制度设计融资渠道高等教育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