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在孵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胚胎死亡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提高孵化率及成活率,减少鸡胚死亡。
1.早期死亡指入孵后3~5天出现的死胎,其原因多由于孵化的种蛋储藏太久,气室较大,系带和蛋黄膜松弛,鸡胚多在入孵后3天左右,未产生正常的血液系统而死亡,不死的发育迟慢,出壳延长。预防方法:种蛋保存时间不宜超过7天,且每天翻蛋一次,以防止胚胎与内壳膜粘连,保存温度最好是10~15℃,湿度60%~70%,并经常注意通风换气。
2.中期死亡主要原因是种蛋被细菌、病毒和霉菌污染未消毒,种鸡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预防措施:种蛋和孵化器进行严格的消毒。最好用熏蒸法,把种蛋装在孵化器内,按每立方米容积用高锰酸钾14克,福尔马林溶液28毫升,水14毫升。消毒时将水和福尔马林溶液倒入缸盆内,再迅速加入高锰酸钾,封闭门窗,利用产生的气体熏蒸30分钟后再进行孵化。在种鸡的日粮中,添加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
3.后期死亡如鸡胚畸形,血液浓稠,蛋黄吸收不良,脐带愈合不好,说明是孵化温度高;若胚胎发育迟缓,出壳晚,弱雏或死雏多,则是温度低;若尿囊合拢迟慢,嗉囊、胃、肠充满液体,是湿度过高的表现;外壳膜大而结实,啄壳困难是湿度不足。如翻蛋不规则时,则蛋黄多积于壳膜上。预防措施:要严格控制孵化期的湿度和温度,及时翻蛋和凉蛋,特别是翻蛋,整个孵化期不翻蛋,孵化率为29%,入孵后1~7天翻蛋,孵化率为78%,入孵后1~16天翻蛋,孵化率为95.5%,但在17天以后就不必再翻蛋了。
4.啄壳死亡是由于湿度大,孵化机内二氧化碳过多,落盘温度时高时低所致。因此,要使雏鸡顺利出壳,孵化到20~21天时,蛋温宜保持29℃的恒温,相对湿度为70%。并注意通风换气,发现出壳困难时,可进行人工“助产”。■
(广西兽医研究所530001刘子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