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娟
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提升“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而专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微观组织下体现文化建设的实现平台。本文结合在数控实训基地专业文化建设途径中的一些探索,提出如何实现立足校本和引进吸收相结合,物态文化建设与非物态文化建设共生成的建设思路,并通过实践逐渐形成中职学校独特的专业文化氛围。
关键词: 实训基地专业文化 建设途径 立足校本与引进吸收 物态与非物态文化
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为彰显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我们注重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和形成文化等方面下功夫,现仅就实训基地专业文化建设方面谈一谈我们的思考与探索。
校园文化与学校相伴相生,如影随形,千姿百态,是办学历史的沉淀,是学校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积累,是多少代人长期精心培育才能形成的。一所学校拥有历史弥坚的文化传统可以折射出一代代学人的理想与价值追求,使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持续不断的影响力。当前,职业学校已进入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向关键时期,校园文化所特有的感染、凝聚、导向、激励功能在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中将成为学校提升“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适应时代的需要,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专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微观组织下体现文化建设的实现平台。
实训基地建设是创新培养模式、探索课程改革、培养实践能力、搭建创新平台、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保证,因此实训基地专业文化建设也就成为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训基地专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引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的提升都将促进相应的专业文化建设。在实训基地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立足校本和引进吸收相结合,物态文化建设与非物态文化建设共生成的原则,突出其职业性和实践性,使之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一、“立足校本”
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依靠师生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专业文化创建活动,如各工种、各学科兴趣小组,技能竞赛,作品展示,创新大赛等活动。
二、“引进吸收”
学校已组建由10多所学校和20多家知名企业参加的职教集团,真正做到整合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推进企业直接介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积极引进并消化吸收其企业文化,在与企业的双向交流活动中,实现共享、共建、共创文化的繁荣。如设立企业冠名班,引入企业培训课程;企业对学校设立牵手奖学金,融入企业价值取向;组织开展以企业冠名的、由企业员工与学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的平台。
三、“物态文化建设”
在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上,首先我们引进企业生产环境的布置格局,借鉴“5S”管理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安全保障、减少浪费、规范实训环节为建设目标。如在实训基地入口处安置当日实习班级与指导教师工作牌,学生实习着装规范,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实训场所5S要求等;实训场所突出强化安全操作规程、交接班规章制度、设备保养规范等要求的宣传力度;实训场地设备布置整齐美观,有安全行道线。每台设备所配置的工具箱上配有工量具放置模板,从而规范了图纸、工量具、待加工件、已加工件等物品的放置。
其次是注重加大对专业文化的开发力度,针对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实训基地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以丰富、拓展学生追求知识、训练技能的空间。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一些关于机械、数控加工、3D技术以及相关行业、产业“四新”技术介绍的演示;提供实训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工具书、学术杂志等书籍和阅读场所;实训基地实行训练对象开放、训练工种开放、训练时间开放的管理模式。
再次是实训基地硬件建设的过程中尽量体现专业文化的功能要求,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使之成为学校精神的物质承担者和象征者,进而成为专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实训场所除张贴宣传标语、激励标牌外,还布置机械发展史和先进制造技术介绍的系列展板,让学生不仅从中了解机械工业的过去,知道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学会去展望机械工业美好的未来,从而热爱自己的专业,脚踏实地地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四、“非物态文化建设”
我们首先通过外出学习、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来确定实训基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使之成为行动纲领。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实训基地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专业文化精神的反映,对师生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只有以制度作保障,才能取得高效的执行力。从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资金和财务管理角度来看,我们实行学校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与协调;对实训基地的具体业务、运行、维护等日常管理由业务部门来开展,负责各班级各工种实训安排、师资队伍建设及指导教师的管理、材料、工量具的采购与消耗管理、实施设备维护保养与安全、对外培训、外协加工与成本核算、实训计划、组织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评、兴趣小组、技能竞赛组队与训练等。因此各类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制度的执行与检查、考核等是保证民主、科学地进行基地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制定的制度有教学管理类、教师管理类、设备管理类、材料管理类、公量具管理类、对外服务等类别。其中教学管理类包括班会制度、实训规范考核制度、教学过程考核制度、开放式实训制度、实训标准、实训计划、交接班制度等;教师管理类包括教师调班制度、进修制度、教师加班制度、教师参加各类竞赛相关规定等;设备管理类包括设备采购招投标制度、设备日常保养制度、设备大修(保养)制度、设备维修制度、设备报废制度、安全事故上报制度等;材料管理类包括材料采购制度、材料进出库管理制度、实训材料成本核算制度、实训材料月报表制度、材料库库房管理制度等;工量具管理类包括工量具采购制度、工量具进出库管理制度、定期计量保养制度、报废制度等;对外服务类包括对外合作项目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制度定得再好,也只能体现运行中有法可依。只有认真地贯彻执行并加以督促检查处理等一系列措施的到位,才能保证把制度落实到实处,为此学校还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例行检查制度、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
再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通过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治理,力求体现民主管理、人文关怀功能,营造民主自由、开放包容、文明健康的育人氛围,达到人与自然、人与设备的和谐境界。如在制度设计上要保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在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上采用民主、公开征求意见、招标采购等来进行,在考核激励过程中力求透明、公开、实行民主监督,在教学评价中坚持多元评价、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成功,从而形成其文化生活和价值体验的认同心理。
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数控实训基地是省级财政支持的紧缺人才培训基地,近几年除了对在校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外,还承担了兄弟院校学生、企业在职员工、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退伍军人等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并多次成为省、市级职业院校的技能竞赛赛场。我校师生也多次在省、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就业质量也较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训基地的功能与成果已逐渐成为学校对外宣传、展示的形象标识,实训基地的专业文化也必将转化为学校精神文化内核之一,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茂冬.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2]李名梁.办特色比创一流更重要.职业教育研究,2006,(3).
[3]曹孙志,谭学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分析与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