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壮
在2008年全国高考中,政治学科出现了多年少见的大量计算题,并且都有相当的难度,很多考生面对这些计算题都感到束手无策,在考场中绞尽脑汁,但当看到答案时,多数都傻了眼。那么,政治学科的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来做呢?
政治学科的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政治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和调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充分体现了高考考查学生能力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对2008年政治学科的高考计算题进行一个剖析,以寻求最佳解决办法:
例1.(全国文综Ι第25小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
此题的解决分两步:第一步,2008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后,单位商品价值量有何变化。依据题意,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找到它们之间价值量相等的关系。那么,2008年的单位商品M的价值为(1+50%)M=15元,M=15÷(1+50%)=10元。即2007年生产一个单位M的时间,2008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后,可以生产1.5个同样的商品了,用货币表示其价值量就变成10元了。
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既过去1单位货币的价值,在现在仅为1-20% =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则80%X=10元,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是X=10÷80%=12.5 元。
把前两步综合起来,综合式为15÷(1+50%)÷(1-20%)=12.5元。
正确答案为B。
例2.(四川文科综合第24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根据题目要求,分别找到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
价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价值总额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1)在这里,商品数量=2007年的产量10亿件+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所生产的产品数量(10×10%)=11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1×10=110亿元。(2)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10%)=110亿元。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价值总量是无关的。
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那么,2008年的商品数量为10×(1+10%)×(1+10%)=12.1亿件。其它条件不变,表示单位商品价格仍为10元,则2008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12.1×10=121亿元。综合式为10×(1+10%)×(1+10%)×10=121亿元。
正确答案为C。
例3.(宁夏文科综合第12题)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等内容。
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则商品价值总额也应增加10%,则为2007年价值总额100亿元+100亿元×10%=110亿元。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成本,但商品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此处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为干扰信息,不予考虑。
正确答案为A。
例4.(北京文科综合第33题)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
解析: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因此,2006年1元商品的价值量,2007年该商品的价值就应该是1+25%,即在同样多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了25%,才与2006年的价值量是相等的。2007年该商品价值为1÷(1+25%)=0.80元。
正确答案为B。
例5.(重庆文科综合第27题)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A.1400万元B.5600万元C.7000万元D.9800万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品价值总量、汇率的计算、企业利润等知识点。
根据结算当日的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000万,最后减去成本14×100=1400万元,就是利润,公式表示为7000-1400=5600万。
正确答案为B。
面对高考计算题,很多文科考生一看试题就胆怯了,完全做不到静下心来认真读题、审题,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面对计算题充满必胜的信心是做好试题的前提条件;认真审题,找准试题中所给信息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还要注意分析哪些是解决这个问题无用的干扰信息。高考复习的过程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切不可因为计算题有一定的难度就不去解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