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芳
摘要: 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生物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兴趣 培养 途径
1.引言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如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学业成绩一般比较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当前的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而言,由于生物学科通常不归入升学考试而遭到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一定程度的轻视,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自发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就显得尤为迫切。
2.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
理想的生物教学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多收集有关生物科学成就及发展前景,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中存在的未知领域等知识,在第一堂生物课上作适当介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人体器官因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重要方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们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如模拟细胞膜结构研制成的“生物导弹”将会广泛应用于众多疑难病症的治疗。“导弹”的外衣是磷脂双分子层,“子弹头”是蛋白质,把“生物导弹”注射进人体血液后,“子弹头”就会发挥识别作用到达病变部位,“导弹”随之定向爆破,施放药物,杀死病毒或癌细胞。目前治疗乙肝、肝癌、结肠癌的“导弹”已研制成功,经手术和“生物导弹”治疗的肝癌病人寿命已延长五年以上。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关注生物学发展的动向,激励他们走进生物科学研究的行列,为生物科学的腾飞贡献力量。
(2)通过直观教具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对一些抽象的、繁杂的知识点,教师应用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进行辅助教学,化繁为简、直观形象的教具能使用使学生易于掌握,从而降低难度,增加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述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条件时,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萝卜条在清水、盐水中浸泡后的硬度对比,便可充分说明当细胞所处外界环境溶液度大于细胞液时细胞失水,反之则吸水。又如在讲述心脏结构时,教师可运用心脏模型进行讲述,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3)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巩固学生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在于不断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不断发展深化。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设疑集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例如讲光合作用时,可围绕中心巧设问题串: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物质?这些物质来源于哪里?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叶片有哪些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为什么光合作用在生物界甚至整个自然界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的问题串会让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以致用,把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能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例如学习了血压测量法、听心音等知识后,笔者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为学校师生测量血压、检测心跳等。学生群情振奋,很多学生边检测边向师生们介绍血压、心跳正常值,真像一个个小医生,每一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兴奋的神情,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既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又让学生充满了成就感,充分调动了学生追求知识的积极性。
(5)充分利用情感教学。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道出了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爱护学生,关心其学习与生活,对于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的初中学生,更能起到“爱屋及乌”之效。利用情感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获得学知识的乐趣和学生物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为学生学习兴趣的萌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小结
在生物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得活泼,兴趣不衰,才可以让学生在兴趣中成长,在兴趣中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索、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有效提高其生物科学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严加红.现代教育管理引论.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
[2]柳斌.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生物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戴汝潜.实用教学新法.北京大学出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