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忠 代金平
摘要:由于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远远滞后于互联网自身的快速发展,致使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迫切需要结合构建和谐校园实际,在网络虚拟群体、网络舆情监控、网络手段与传统手段结合以及网络。理咨询与教育等方面寻求突破,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1—0122—04
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的手段。从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来看,尽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开展多年,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给予了足够重视,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但由于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远远滞后于互联网自身的快速发展,总体来看,目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显得比较滞后和乏力,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认识水平不高,工作力度不大,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不强,大多处于被动应付、单兵作战、单点突破的状态,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迫切需要结合构建和谐校园实际,在网络虚拟群体、网络舆情监控、网络手段与传统手段结合以及网络心理咨询与教育等方面寻求突破,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一、网络虚拟群体教育方法的创新
伴随着网络影响的日益深入,人类的交往方式和生存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迁,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以电子为载体,聚集在相对固定的网际空间中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源交互。当绝大多数大学生成为其中一员时,如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而不见,必然落后于时代。因此,正确把握虚拟网际空间特征,从信息流程角度围绕信息获取、思想引导和沟通交流等方面创新网络虚拟群体教育方法,既是科技进步对教育进步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减少网络对大学生不良危害,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网络信息获取方法的创新
思想教育的过程,从特定意义上说,就是思想信息的流程。“思想信息的获取则是这一流程的开始,虽然它的储存、传递和表现需要借助于语言、文字和人的行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和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现“时间分离、空间分离、师生分离、教管分离”的四大分离状况,使得网络虚拟群体教育中的信息获取实质上是教育信息传受双方以上传和下载为主要方式的交互学习过程。由此,网络信息获取方法的创新就是要在认知性方法上创新,对教育对象的网络行为、网络语言进行全时关注和全程跟踪,对获取的大量思想信息联系现实生活和客观环境进行动态分析和综合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为及时引导和把握舆论方向,保证内容健康向上作出取舍和应对,把思想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和有限范围之内,有效防止思想混乱、行为过激和事态扩散。
(二)网络教育指导方法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历来主张贯彻疏导方针(或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作用也体现在“提供信息选择和服务的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现明理动情的教育效果。”由此,网络教育指导方法的创新就是要在思想性方法上创新,通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来优化网络信息资源,通过正面引导、启发诱导、因势利导、造势引导等方式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通过有效互动和大量信息存储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从而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促使受教育者积极响应、认同接受、自我调节、内化提高、认真践行,顺利实现教育目的。
(三)网络沟通交流方法的创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网络化生存方式下的价值教育形态,它与传统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差异,表现之一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去主体化”,以往的中心地位被弱化,需要在导引教育对象过程中加强自我教育,提高信息教育素质和教育技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就是在符合网络化生存方式要求基础上,通过平等的网络对话,从思想、情感和认识上强化对受教育者的信息消费导引,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消费行为达成自律与他律的统一。由此,网络沟通交流方法的创新就是要在教育实践方法上创新,通过互联网与受教育者进行实时交流与对话,通过网络传播媒体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通过利用数字娱乐巨大的情景吸引性、广泛的网民参与性、明显的思想渗透性等特点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网络舆情监控方法的创新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和塑造人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网络舆论的形成必然对它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当高校校园网上评论信息“围绕特定主题大量出现,并表现出一致性、强烈性、持续性等特征时,就会形成舆论,影响到大学生的态度和观点,甚至影响到他们在现实中的行为。”纵观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现状,现存网络舆论控制体系不能有效控制外网有害信息对学生的渗透,不能对大量的垃圾信息进行过滤,不能实时监控网络言论,迫切需要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方法,牢牢把握舆论控制权,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一)信息过滤方法的创新
在互联网上各种信息潮流汹涌而来,可谓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面对这种状况,很有必要“通过技术、法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信息源头,给信息空间一片‘蓝天。”由此,信息过滤方法的创新要抓住要害,加强信息审查,在所有信息入口处设置过滤装置,把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信息留在网外;加强网站分级,提高网络出口信息的安全指数,堵住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垃圾信息;加强访问范围控制,做到有的放矢,把大学生留在网络净土之中;加强非法代理服务器管制,防止违法和有害信息通过代理服务器屏蔽任何访问控制,构成网络安全大漏洞;加强网络在线投诉建设,让所有网络用户都来参与,发现不正当行为,立即连接网络在线投诉网页报告情况,在最大程度上上给居心叵测的人一个警告,防止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
(二)IP地址管理方法的创新
当前常见的IP地址管理是管理员通过MAC(物理地址)来识别网络设备甚至网络用户。但实际使用网络中,用户可能会私自加装设备,更改网卡、更换IP地址、私设DHCP服务器,出现IP地址盗用现象,导致网络可用性和服务质量的下降,甚至网络的崩溃。由此,IP地址管理方法的创新要技术先性,通过绑定静态ARP表,解决IP地址和MAC地址的绑定,保证合法IP地址的唯一性;通过绑定交换机端口,确保交换机每一个端口只允许一台主机通过该端口访问网络,固化合法IP地址的唯一性;通过在网络交换机中内置网络管理软件,使之具备寻找IP地址设置冲突对应交换机端口的功能,保
障合法IP地址的唯一性;通过应用防火墙和代理服务器,在应用层上解决IP盗用问题;通过安装过滤路由器,在局域网对外路由器上设置限制条件,阻止网络外部IP地址的欺骗;通过静态扫描技术,建立合法IP一交换机端口一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数据库,实时扫描网络交换机,及时处理盗用IP地址者;通过端口认证技术,在多点访问环境中提供点对点的用户识别,有效保证非法授权用户无法接入网络。
(三)网络舆论引导方法的创新
要把握规律,充分认识“校园舆论的‘议程设置效果、校园BBS引发的‘沉默的螺旋现象、校园网络的信息放大机制、校园网络舆论造成的‘刻板印象效果、校园热点话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二级传播效果等校园网络舆论影响大学生思想与行为机制的传播规律,”通过凸显引导信息的重要性,把重点新闻和重要观点设置在显眼与强势位置,形成舆论引导的强大声势;通过第一时间发布行动信息,抢占网络舆论话语的主导权;通过主动介入“议程设置”,把学校政策议程转化为大学生关注的公共议程,引导网络舆情;通过多维重复和多媒体联动,扩大主流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全天候网络监控方法的创新
要突破传统时空界限,围绕提高防范有害信息渗透、掌控网络舆情、疏导不稳定因素等能力的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在行政手段上重点采用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制度,实行用户身份认证和实名注册制度、信息发布审批制度、校园网络规则张贴制度、校园网络安全保证制度等,确保校园网络信息内容的文明健康和校园网络舆论的实时控制;在技术手段上充分运用防火墙技术、安全认证技术、密码技术等,实时避免系统遭到破坏,防止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营造健康、有序的校园网络环境。
三、网络手段与传统方式结合的创新
互联网与知识的融合对大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产生了直接影响,也对大学生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用传统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以及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提出严峻挑战,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弘扬主旋律与运用网络技术相结合、推进开放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丰富教育资源和理论视野,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占有市场,增强影响力。
(一)弘扬主旋律与运用网络技术结合的创新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手段与传统方式有机结合的根本目的在于“用正确、积极、健康、科学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提高大学生‘接受正确、有益的信息,抛弃错误、有害的信息的能力,用丰富和正确的主流意识影响和感染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渗透优秀的历史传统和爱国主义思想,帮助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崇高理想,并最终通过思想或理想指导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言行,使他们能够严于律己、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勇于实践,努力掌握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本领。”由此,弘扬主旋律与运用网络技术结合的创新就是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增强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把科学理论宣传、科学思想培育、科学知识普及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快主旋律教育科学化、现代化进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变能力,增强主旋律教育知识含量。同时,加大主旋律教育的科技含量,建立高校校园网络宣传信息平台,开发校园网的教育功能,与社会信息系统接轨,广开获取信息的渠道,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思想政治教育防线,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推进开放与严格管理结合的创新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信息的开放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滚滚洪流。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的东西也是无所不有,通过网络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常是五花八门。对此,任何简单地加以禁止和封杀的做法都是徒劳的。当然,面对纷繁复杂的网上信息,强化网络安全观念,严格管理也是其应有之义。由此,推进开放与严格管理结合的创新就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共享现代科技成果,在推进开放中培养其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和自我分析辨别能力。同时,规范网络运行,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对涉及政治、军事、宗教、民族、外交和易引发社会争议的焦点问题要及时审查;对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和上级管理部门明确禁止的内容要尽快清理;对发布违规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大学生要予以警告,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在敏感时期要加强监控并安装电子邮件过滤系统,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信息攻击,堵截反动电子刊物对大学生的侵扰;通过各种形式将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抵制不良信息的“防火墙”。
(三)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结合的创新
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广大的网络信息消费者的思想与行为具有极为复杂的状况,深深烙上网络社区与现实社会双重特性的痕迹。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上的行为,以及是否遵守网络道德,取决于平时所接受的网络教育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由此,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结合的创新就是要实现二者的相互补充,寓教育于网上宣传和网下服务中,要在网上旗帜鲜明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时事政治与形势教育;要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图文、声像等信息载体与传播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趣味性、知识性融于一体;要就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各种网上专题讨论,让大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并适当邀请在相应领域有一定建树和影响的教师、专家参与,用他们的亲身体会和经历以及动人的事迹感召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网络心理咨询与教育的创新
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与教育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特别是高等教育界的关注,高校也在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状态,有心理问题但长期秘而不宣的学生大有人在,迫切需要在网络心理知识普及、网络团体心理辅导、网络个别心理辅导等方面有所创新,针对性预防和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好地满足和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网络心理知识普及的创新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大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高校通过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局限性也比较大,“接受教育的对象只是部分学生,
学生接受的也只是某一方面的心理知识。”由此,网络心理知识普及的创新就是要发挥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信息承载量大的特性,通过开辟网上心理保健知识学习园地,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或者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其自我诊断方法、各种心理问题的预防与消除及成功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上网,形成专家型心理保健知识系统,为大学生获取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成功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开辟新途径;通过开展网上心理调查,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建立网上心理测验系统,让大学生在测验中较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智力、个性特点、能力倾向、职业适应性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状况,为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科学规划自我、发展自我奠定基础。
(二)网络团体心理咨询的创新
网络心理交流具有多边性特点,在互联网上求询者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范围的广泛程度和丰富程度是现实生活中无法比拟的,只要本人愿意,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一旦上网,网上的任何其他朋友都可能帮助你出谋划策,这种来自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往往对于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的成长大有裨益。由此,网络团体心理辅导的创新就是要发挥网络心理交流多边性和团体心理辅导多向影响的特点,通过开设具有参与性和交互性的网络心理咨询聊天室,建立网上心理互动系统,分专题形成心理辅导团队,让心理咨询专家对一些具有普遍性或针对性的问题发布意见,其他网友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使他们在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沟通中就心理困惑、心理矛盾、精神痛苦、人际关系等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心理互助,克服情绪障碍,纠正认识偏差,唤起自我意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我宣泄和疏导,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或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网络个别心理咨询的创新
网络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心理障碍的主要措施。但网络心理咨询必须表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和爱护,循循善诱,激发人存在的尊严,建立起正确的体验生活的方法,使个体逐步形成完善的自我概念和对物质世界的适应能力。”由此,网络个别心理咨询的创新就是要发挥网络心理咨询隐蔽性强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服务,就大学生的学习、个性优化、人际协调、情绪困扰、恋爱与友谊、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神经衰弱及神经症等问题,利用在线心理咨询栏目、心理咨询电子信箱以及校园BBS心理版块等网络心理咨询阵地,帮助大学生调整认识偏差,改变不合理的思考方式,培养他们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和谐健全的人格。
责任编辑:金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