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杰
摘要: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然要发展高效的现代物流产业作为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客观评介上海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积极借鉴中外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经验,从而加速发展上海的现代物流产业。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现代物流;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503文献标识码:A
一、现代物流的涵义和特征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并且是在传统物流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传统物流,主要是指商品在空间上与时间上的位移,以解决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地点差异与时间差异。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更新的频繁,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流通模式、管理方法和对流通问题的认识,已远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增长。所有这些,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为了顺应整个现代社会的要求,物流的服务领域也不断的扩大,逐步扩展为生产领域的物流管理,流通领域的配送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为了达到整体活动的最优化,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达到客户的预期目的:安全、快捷、价廉,物流管理必须全面地考察物的流动,必须具备综合观点和总成本观点,必须将原本独立的包装、加工、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功能系统化。因此,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电子技术和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诸如供应链管理等管理方法,综合组织物流中的各环节,把制造、运输、销售等环节统一起来管理,使物流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以平衡物流的服务优势和服务成本,以期使用户得到最大的满足。
现代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1.现代物流的功能系统化,即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的有机结合,从原材料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有机结合,再进入销售物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消费者手中,最后是回收物流。因此,现代物流必须具备运输、储存、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七大功能。物流的系统化可大大节省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与效益。
2.现代物流的信息化,表现在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以及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此外,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映、有效的顾客反应等技术与观念在未来的物流管理中将会得到普遍采用。
物流的信息化是决定物流效率与效益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现代物质生产过程中,信息的处理贯穿着物流体系的始终,发挥着基本生产要素的作用。一方面,信息反映物流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或者过程的形态变化,反馈各种物流信息,如物流过程中库存情况、交货时效和送货准点率等信息,为物流过程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决策者的物流决策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传递到各个物流环节和功能系统内。因此,物流的信息化是对物流过程控制的必要前提,并在组织物流过程中加强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的协调,从而对整个物流系统起着促进作用。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单证处理和24小时内开通货物跟踪服务的快速反应系统,在物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现代物流管理的现代化,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管理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运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智能运输系统(ITS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 )、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射频识别装置(RFID)和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给现代物流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使现代物流成为一个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服务系统成为可能。
4.现代物流的系列化,现代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现代物流突破传统的局限,引进供应链管理观念,摆脱那种生产链很短的运作方式的束缚,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整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贷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
5.现代物流的市场化,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运用市场机制,无论是企业组织物流,还是委托物流企业,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谁能提供最佳的“服务—成本”组合,就找谁服务。
6.现代物流的社会化,现代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是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必然产物。企业没有必要在“大而全”、“小而全”上浪费他们宝贵的资源和精力,而且这种模式也不适应当代竞争激烈的市场,他们必需集中精力,专心经营他们的主业,以求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因此,物流服务就从企业的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产业部门。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转而依靠社会的物流企业来实现,而不再只是依靠自身来完成。例如:生产企业与零售商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物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或零库存,从而节约大量的社会流动资金,实现资金流动的合理化。从而减少资源的重复浪费,而且提高运作的效率。
7.现代物流的专业化, 随着竞争的剧烈、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物流服务也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由于商品的经济圈越来越大,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和大量高科技的融入,物流管理越来越以其专门的技术和运作能力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因此,一方面工商企业越来越趋向于把自己不十分内行的物流业务交给专业企业去经营,而集中于自己的主业;另一方面,一些条件较好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代企业等将会抓住机会,争取用户的物流服务,从提供单一的服务项目,发展成为能够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目前的现代物流服务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第三方物流实际上是为生产或供应商提供专业的物流活动,在现代经济中,物流被视为降低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己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
二、发展现代物流与上海经济建设的关系
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按照“生产要素的配置从以‘留为主逐步转向以‘流为主”,这就需要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战略重点之一。
现代物流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综合服务体系,是上海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完善的城市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新世纪上海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一)实现物流产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各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国际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和世界大市场之中。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使现代物流打破地域界限,呈现网络化发展趋势。国际物流发展对上海物流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关联度,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然要有高效的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上海必须充分利用国际物流资源,把原来以运输为核心的传统物流转变为以信息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把物流从商流、资金流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物流产业。
(二)发展现代物流,增强上海的综合竞争力
传统物流将流通过程中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功能,分割在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环节,从而造成物流活动的低效率和高额成本,制约社会再生产,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现代物流把上述功能优化组合,形成社会化物流系统,形成为新兴产业。这样一来可直接改善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上海物流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企业改变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组织形式,促进新型流通业态,连锁商业,配送中心,电子商务的崛起,并带动物流设备制造,互联网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国内工商企业,大型跨国公司的入驻,将对上海物流设施和物流服务提出越来越高要求,物流服务水平实际上成为衡量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进入上海,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一流的物流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上海发展物流产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随着世界经济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物流已由最初的概念,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上海经济结构正在优化升级,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善,物流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面临良好机遇。
首先,上海经济快速增长,为物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上海物流业增加值也不断上升,占GDP比重也会不断上升。根据最新公布的《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确立现代物流业作为上海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初步建成国际重要物流枢纽和亚太物流中心之一。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占上海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3%。
其次,国际物流业将大量进入上海,带来国际物流先进理念、先进管理和高新技术,有利于推进上海物流产业整体发育,将对上海物流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再次,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上海信息港的建设日趋完善,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航空港和深水港为代表的立体化、枢纽型交通网络,为现代物流提供运输支撑。同时金融咨询服务业的发达,将为上海物流产业提供良好的资金、智力服务。
三、上海物流产业的现状
(一)上海物流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随着上海经济快速发展,上海的物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如下。
1.物流总量不断增加,加快了上海商品流通。五十年代的时候,上海拥有仓储库房20余万平方米,目前上海仅5 000平方米以上的仓库占地面积达879.5万平方米。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上海的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 200亿元,与1990年比较,增长了12倍。这对于加快上海商品物资流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2.完善的公路、航路和铁路设施,为实现多渠道运输提供条件。随着上海交通运输的发展,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形成,为上海物流产业打下坚实基础。目前铁路有包括沪宁、沪杭主线和15条支线,有79条专用延伸到生产和流通终端。公路有在市内已形成内外环线南北高架和连接浦江两岸的“四桥四隧”,向市外有多条高速公路与国道干线辐射全国各地。水路拥有273个生产专用泊位,138个公用码头生产泊位,内港泊位码头2 937个,逐步形成水水联运、水陆联运。从空运上看,上海是我国唯一拥有两个机场的城市,年货运量达到100万吨,是各种运输方式中年增长速度最快的运输工具。各种运输工具既相互纵横交叉,联网配套,又各显神通,各自发挥作用。
3.多种经济成分在物流业实现共同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上海国有物流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已根本改变,出现多种形式物流企业并存,国有仓储、运输物流企业不断转轨变型,如联华、华联、农工商等大型连锁企业,自建配送中心,并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推进。另外以著名品牌和民营企业投资新组建的物流企业脱颖而出,如大众物流、祥生物流、虹鑫物流公司、特能公司等;而外资货运公司不断增加,如天地上海快运(TNT Post Croup)、联邦快递Fedex、美国联合包裹投递公司UPS等。
(二)上海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现代物流产业正在崛起,对上海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重要。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与国外物流企业相比,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传统“大而全”“小而全”观念存在,阻碍了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物流形态只是作为企业生产为主配套的仓储运输形式而存在。由于资源不受市场配置,物流资源分散在各行各业,不能有效集聚。因此也不足以形成一个对城市具有较大贡献度的产业,这与发达国家形成很大差距。
受长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上海相当部分企业至今仍然保留自有方便,“大而全”“小而全”思想,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仍主动依靠企业自有的储运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完成,根据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最近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依靠第三方物流承担物流业务的企业不到20%。
上海工商企业原材料成品物流活动自我服务比率高,由此造成多数企业各种物流设施空置率高而使用率低的浪费局面。据调查,上海华联、联华两大超市,建造占地18万平方米,具备综合信息系统的配送中心,总投资2.1亿元,可配送经营面积500平方米左右的门店2 800家,而目前实际只配送门店1 800家,1/3配送能力闲置。而上海另有7家超市公司,共600多家门店,又分别自建配送中心,需投资3.7亿元。若物流企业实现服务需求社会化,使空置物流设施充分得到利用,那整个社会仅投资就可节约一笔巨大资金。
2.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难以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是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后勤综合保障部门,对于增强一个大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因此需要统一规划,各部门协调发展。但是长期来,由于体制上条块分割,导致规划布局缺乏整体性,物流资源分散在各行业。上海物流业尚处在缓慢的自然发展状态,各行各业从自身出发,重复建设,都各有各自物流园区,功能单一、管理落后、设备陈旧、效率不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海各部门在邻近交通枢纽地段,兴建了不少物流设施,自然形成了一块块具有相当规模的仓库群体,如地处上海东北地区围绕张华浜码头的张华浜、杨行外贸仓库群;地处西北地区围绕铁路西站的商业物流中心、中储沪西仓库、上粮三库和联华配送中心的仓库群;地处西南地区的吴泾冷库、糖库和农贸仓库等。这些仓库群体在布局上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都是以各部门当时自身利益建立起来,由于受土地资源的局限,已不再有发展空间。有的因受土地资源紧缺,甚至采取“见缝插针”的办法,布局比较紊乱,与市政建设经常发生矛盾。这些陈旧物流布局,与21世纪上海经济发展极不协调。在运输管理方面,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不同部门管理的体制,各种运输方式长期以来未充分发展。现代物流要求货运交通实现运输连续性,加强多式联运,但实际困难很大。
3.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不高,物流作业的效率较低。虽然上海的物流技术已有相当的科技含量,但是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仓储设施老化,大量的仓库是五六十年代的陈旧设施,技术装备依然落后。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大多是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基础设施能力仍然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要求。上海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还没全面展开。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资采购管理(MPR)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应用水平都比较低。信息系统传输仍局限在部门内部,各系统之间信息转换、传输和共享程度低。如同一商贸产业中的内外贸两个分中心的EDI,互不联网,从而制约了上海物流产业现代化发展。
4.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上海大型交通设施建成,一批集团化连锁企业建立了多功能集团化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从传统运输业脱颖而出。但是,相当一批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对进入行业的企业资质也没有规范标准。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在上海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物流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化程度比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的差异,使海铁联运受到严重制约。物流工具标准也不配套,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降低了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装卸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优化。
四、国际物流经验的借鉴
(一)国际物流发展的几种主要模式
20世纪80、90年代,世界各国传统物流正在不断地向现代物流转变,日本、欧美各国物流产业发展不仅对本国经济的运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各自逐渐形成了不同模式。
1.日本“团地”物流模式——政府规划领先。日本政府考虑到国土面积小,国内资源和市场有限,而商品进出口量大的状况,提出“流通据点集中化战略”,在大中城市的郊区、港口、主要公路枢纽区域建设物流团地。如和平岛货物中心是日本最大最新的综合物流中心,占地50万平方米,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仓库团地。这里的仓库和普通的仓库不同,不是储存型仓库,而是流通型仓库,要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商品配送工作,库房面积13.4万平方米。二是公路集散中心。它是连接东京和全日本的中转基地,有1 516个中转点,遍及日本的各中小城镇,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运输网络,通过利用长途运输卡车来回双程运输,与市内短途运输、铁路、港口和空运相衔接,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全国运输体系。该公路集散中心基地面积为22.3万平方米,拥有433个供卡车停靠装卸货物的车位,公路集散中心的建设,保证了“限制大型卡车进入市区”的措施的落实,大大缓解了交通混乱,道路拥挤的状况。三是商业流通中心。占地15万平方米,其中商务交易馆(办公、展示、生活用品)6.5万平方米,两幢批发企业的物流大楼面积为34.8万平方米。
2.美国第三方物流模式——物流市场化运作。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TPL,是近年来美国流通业变革的产物。美国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对物流战略管理的统一化;并提出“物流顾客服务战略”,培育了一批世界级物流公司,如P.S.C、USCO、UPS等。执行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不只是承担仓储或运输的单项业务,而且负责包括配货送货、库存管理、收货验收以及调货分装等综合性客户物流业务,并利用本公司或其他公司的物流资源去承担客户所需解决的物流业务。
目前,美国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约为58%,而且其需求仍不断增长。整个美国第三方物流业的收入由1994年的150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 500亿美元。美国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一大批不同类型的拥有先进科技手段和广泛配送网络的运输管理公司。如Ryder、Menlo Logistics等公司拥有运作大型配送运输技术和先进的技术管理设施,如自动化分拣存取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尖端技术,年收入达到数十亿美元。还有几百个小型物流配送公司及代理商,虽年收入也在一二千万美元之间,但灵活便捷、仍有较好的客户声誉。其次是合同制仓储,提供货物集运、库存管理、条码标签、分拣挑拣、订单执行等业务,并且还扩大到包括售后退货、修理更换、货物回收销毁、因特网订单执行以及电脑装配等服务。仓储和配送服务是美国第三方物流中增值最大的一块。
3.英国的卓越物流模式:便捷的物流服务。卓越物流公司是隶属于英国NFC集团的全英最大的物流公司。卓越物流的显著特点是在日常消费品、汽车、零售、化学和电子领域与客户进行全球合作,提供全委托式物流服务。如卓越与英国最大跨国百货经营马莎公司合作,“一揽子”接受马莎公司委托,根据客户需求,组织配送网络,设置配送中心。针对马莎公司海外经营重点是欧洲、亚洲,卓越公司分别在巴黎、香港专设配送中心,为马莎公司海外经营配套服务。其次,利用客户建造的物流设施,输出管理技术和人员,是卓越物流的又一特点。如TESCO是美国最大超市公司之一,下有EXEL、TESCO、DIDCOT等多个配送中心,其中TESCO配送中心占地15公顷,仓储面积26 981平方米。卓越公司充分利用该中心仓库及冷藏冷冻设施,提供24小时物流配送,除确保TESCO各门店配送外,还为其他无冷冻仓库设施的101家客户提供冷冻配送业务,既为TESCO配送中心增加创收,又使卓越公司从中得益。
(二)国外物流经验的有益启示
世界各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不同模式,以及现代物流的服务社会化趋势,作业标准趋势和物流、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给上海发展现代物流发展带来了有益启示和借鉴。
1.政府重视现代物流产业的统筹规划。物流产业具有在运行上的信息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占有国土面积多、技术资源投入大和对城市基础设施依赖性强而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基础性产业。单纯依靠传统方式,由各个企业在微观层次随机设点、零星布局、粗放经营是难以奏效的。而政府积极推动所带来的整体效益是可观的。我国深圳市,近年来把物流为支柱产业,使物流业每增长1.02个百分点即带来GDP增长1个百分点。因而,上海必须从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总体规划上,在上海港口、主要交通枢纽附近,规划具有相当规模的物流基地。
2.上海物流产业发展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物流的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发展现代物流只能流于形式。物流信息技术的面很广,包括条形码应用、EDI系统、电子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物流信息管理MIS系统、货物跟踪、车辆运行管理系统、道路交通关联智能系统以及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彻底改变物流业的面貌。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于物流业的全过程:改造传统流程,减少流通环节,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全面提高物流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是上海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启动上海物流产业以第三方物流为切入点。日本、欧美各国第三方物流广泛使用,强化了物流社会化组织化优势,生产企业、商业流通企业不再自己设仓库、车辆等流通设施,而是将有关物流业务交给专业的物流企业去做,达到减少非生产性投资,降低成本的目的。针对上海物流资源社会化、程序化,利用率不高的状况,上海应该抓住机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产业化,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积极使用第三方物流,使越来越多企业不仅可以节省企业投资,降低了分销成本,改善服务,而且可以使企业主要精力集中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
4.大力开拓为客户提供日益便捷的物流增值服务。在世界上,物流产业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确立按照“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重视商品流中的增值、加工服务,做好物流过程中的加工、分拣、拼装、运输业务;针对国际客户需求,进行专门的服务,以适应各国各地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为委托企业增值服务、同时,还提供“门到门”式的延伸服务,把物流作业的配货中心一直延续到零售门店。
五、结论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和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的内在要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理应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背景下,依靠目前已经具备的基础条件,广泛借鉴国内外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经验,加速发展上海的现代物流产业,成为上海经济发展又一增长点,成为增强上海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2]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物流管理一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包健民.物流现代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4]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5]丁俊发.中国物流供需与中国物流网络[J].物流世界,2005(3).
(责任编辑:陈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