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燕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候打下基础。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所以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把裤子尿湿了,刚给他换上干净的他又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气得我一边用手捂着鼻子一边“畦畦”大叫起来,第二天,王晨端妈妈把孩子回家模仿我神态语气的事告诉了我,当时我的脸“唰”地一下子红了。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注意“言传身必须保持“安静”,所以制作了“安静”标记,用来提醒到“医院”进行活动的幼儿要保持安静。与幼儿一起制定了这些规则后,幼儿的自觉性有了提高,他们进行区角游戏活动时觉得非常轻松、快乐,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因为规则是小朋友自己商订的,所以记得特别牢,相互。
一、教育时讲究章法
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规矩的约束,所以,给孩子一定的合理的约束,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日常生活有秩序、有规律非常重要,因此要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比如:什么时候是吃饭时间、什么时候是上课时间、什么时候是游戏时间。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就可以对幼儿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吃饭时不能讲话,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等。
2以身作则:订立各种规章制度,提出要求时,以身作则尤其重要。记得有一次,我班教,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文明举止、良好习惯给善于模仿效法的孩子做出好的样子,培养他们的好习惯。
3共同制定规则、要求:让孩子参与到规则要求的制定中,可以更好地让他自觉遵守规则与要求。以前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活动时给人的感觉总是乱哄哄的,后来我尝试着和孩子们一起来讨论制定每个区角的规则,比如:经过讨论幼儿一致认为“医院”里间还会提醒,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闹哄哄的了。
4及时给予肯定。增加信心:在实行的过程中,对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给予肯定、赞许。老师和家长及时的肯定与表扬会增加幼儿的信心。这点我是深有感触的,我班的马毅小朋友,早上入园不肯与老师、小朋友问好,放学时也不愿与老师、小朋友说再见,为了培养他的礼貌习惯我们用了很多办法,可以说是软硬兼施,但最终没能让他开“尊口”。记得有一天早上入园时,他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了声:“陆老师早!”虽然轻得像蚊子叫,但我还是激动了好半天,晨间谈话时,我表扬了马毅小朋友,还奖了他一个“大红花”,他开心极了,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马毅小朋友每天都能主动大声地与老师、小朋友问好了。
二、生活中坚持到底
1反复练习: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好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比如:小班的新生入园后,我们就要教他们上课怎么坐,吃饭怎么吃,洗手怎么洗等等,教会了他们这些本领后就要反复地加以练习,始终如一地要求做到,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当看到孩子按照要求去做时,老师和家长要给予肯定与赞扬,孩子做得不够时成人要及时地指导与鼓励,这样孩子才有兴趣坚持做下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容易形成了。
2注意循序渐进:幼儿园的孩子毕竟还小,因此一开始我们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可以过高,否则,孩子会因一时达不到要求失去信心,也就不能坚持了。陆亦航小朋友刚入园时,午餐时只吃饭,什么菜也不吃,有时还把菜弄得满桌子都是。针对他“我就是不想吃菜”的态度,我先“好言相劝”:“你每天尝试着少吃一点菜,看吃下去后会怎么样?如果你能坚持一段时间的话,陆老师就奖一个大苹果给你。”在他果然做到了这一点后,我不仅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还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到了第二个月,我知道他最喜欢奥特曼了,就鼓励他说:“如果你想当奥特曼的话,必须多吃点菜,给身体补充能量,这样才能去消灭坏人啊!”他很开心,开始比以前多吃菜了,只有少数菜是实在不喜欢吃,我也不去强迫他非要吃完。到了中班以后,我又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陆亦航,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当好榜样,所以你要尽量吃完自己的饭菜,好吗?”这回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抿抿嘴点了点头。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陆亦航小朋友再也不挑食、偏食了,身体也越长越壮了。
3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常常有家长向我反映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什么都肯做,回到家就什么都不想做了呢?其实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在幼儿园里,我们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比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大小便、自己整理玩具、图书等等,孩子们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回到家里以后,许多家长心疼孩子,常常要插手帮忙、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这种“一个宝宝两个样”的现象了,所以说,幼儿园和家庭要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从而使幼儿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