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操纵与银行债务期限研究

2009-03-18 07:59叶志锋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5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

[摘 要]本文以1998-2007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国银行业依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自身利益的问题。本文选择经营现金流量处于微正区间(0~+0.02)的企业,考察银行是否会对这些明显有会计操纵嫌疑的企业产生怀疑,从而给予它们较严格的债务期限。通过对不同经营现金流量区间企业的债务期限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中国银行业具有依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利用贷款合约条款来保护自身利益的意愿,中国银行业在整体上无法识别企业的会计操纵行为可能是技术上的原因所致。

[关键词]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管理;银行借款期限

[中图分类号]F83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5-0039-03

一、引 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认识日益成熟,信贷资产作为银行的生命线,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授信评估是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关键手段。会计信息可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是银行授信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能会受到企业的操纵。失真的会计信息将导致银行做出错误的决策,增加不良贷款率,影响资源合理配置。因此,辨别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成为银行授信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陆正飞、祝继高、孙便霞(2008)认为美国的银行能够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中国的银行不能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他们也指出上述结论是就整体而言的,并不否认银行能对某些企业的盈余管理做出有效的判断。这里面有一个重要但尚没有答案的问题:中国的银行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还是主观意愿上的原因而无法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选择经营现金流量处于微正区间(0~+0.02)的企业,考察银行是否会对这些明显有会计操纵嫌疑的企业产生怀疑,从而给予它们较严格的债务期限。通过对不同区间的企业的债务期限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中国银行业具有依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利用贷款合约条款来保护自身利益的意愿,可能是技术上的原因使得中国银行业在整体上无法识别企业的会计操纵行为。

二、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自1998年财政部颁布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要求后,现金流量分析被逐步推广。由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是采用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这样就导致企业的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并不等同。而银行贷款是需要用现金来偿还的,有的企业虽然有盈利,却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贷款;有的企业即使亏损,却可能有用于偿还贷款的现金。因此,银行高度重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另外,银行还注意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的来源,如果还款来源不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那么就会引起信贷人员的关注。因为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是企业可持续的还款来源。国内一些学者对财务信息在银行借款融资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如饶艳超、胡奕明(2005)、孙铮 等(2006),他们均发现银行在授信过程中重视分析企业的财务信息,其中包括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

当企业意识到银行把经营现金流量水平作为决策依据之一时,它们就有动机调控经营现金流量,而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环境又给公司管理层操控现金流量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王啸(2004),方军雄(2004),陈理(2006),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2007)等都获得了中国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现金流量管理的证据。叶志锋、胡玉明、纳超洪(2008)以1998-2007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运用分布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将银行借款融资动机与其他动机区分开来,得到了样本公司基于银行借款融资动机进行现金流量管理的证据。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银行逐渐重视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和对自身利益的保护。贷款人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常常体现在贷款合约的条款中。贷款合约条款包括利率、期限、是否提供抵押或担保、限制股利发放、收购兼并及固定资产变卖等,出于数据获取的缘故,本文选择借款期限进行考察。国内对于债务期限结构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而不是从银行的角度,如袁卫秋(2005),肖作平、廖理(2007)等。孙铮、刘凤委、李增泉(2005)以我国上市公司1999-2003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地区市场化程度对当地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越高,长期债务的比重越低;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差异主要归因于政府对企业干预程度的不同,因此他们认为当司法体系不能保证长期债务契约得以有效执行时,“政府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机制。

虽然上市公司是各家银行争夺的优质客户,但银行制订了信贷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并规定信贷人员要对贷出的款项承担责任。所以对于风险较大的企业,银行在签订贷款契约时,会要求更加严格的贷款条件。具体到贷款期限,短期贷款使得企业不断再融资,也不断接受银行检查,而银行可以借此获得最新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控制信贷风险。因此,企业违约的可能性越大,银行给予的贷款期限越短。对于微正经营现金流量的公司,一方面信贷人员可能会意识到是会计操纵的结果,但考虑到这些是优质客户以及形式上符合要求的信贷评估可以减轻自身责任,他们并不予以揭穿;另一方面,他们知道微正公司其实与微负公司具有差不多的违约风险,所以给予它们差不多的贷款期限。而对于大正公司,由于调控成本高,一般不太可能是通过会计操纵实现的,银行对这样的公司是放心的。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微正经营现金流量公司(0~+0.02)的银行借款期限与微负公司(-0.02~0)没有显著差别,但显著短于大正公司(+0.08~+0.10)。

三、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

(一)研究方法

为了检验提出的假设,本文选择4个经营现金流量区间的公司的债务期限进行比较分析。这4个经营现金流量区间分别为:大负区间(DF),-0.08~-0.10;微负区间(WF),-0.02~0;微正区间(WZ),0~+0.02;大正区间(DZ),+0.08~+0.10,如图1所示。

本文对4个经营现金流量区间的债务期限进行单变量比较,即进行均值和中位数的差异检验,以得到相关的证据。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因为银行在授信前要依据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信贷评估,所以本文选择“上年度现金流量与当年度银行借款期限”作为研究对象。现金流量变量来自年度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项目,并除以上年年末的资产总额予以标准化。对于债务期限,本文用新增加的长期借款除以借款所收到的现金来计算获得,计算公式为“(本期长期借款+本期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上期长期借款)/本期借款所收到的现金”。该公式的分子表示年度新增加的长期借款,分别来自本年度和上年度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分母来自年度现金流量表。

考虑到中国上市公司从1998年度开始提供现金流量表,本文选取1998-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现金流量变量为1998-2006年,银行借款期限变量为1999-2007年),数据来源为深圳国泰安公司的CSMAR数据库,并剔除了异常值,最终确定的研究样本为1563个公司年度观测值。各现金流量区间的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实证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微负区间与大负区间、微正区间与大负区间、微正区间与微负区间的均值和中位数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微正区间的均值和中位数显著小于大正区间。由此可见,银行认为微正公司与微负公司一样有问题,给予比较短的债务期限,而对大正公司比较放心,给予比较长的债务期限,本文的假设初步得到验证。

四、结 论

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了“微正经营现金流量公司的银行借款期限与微负公司没有显著差别,但显著短于大正公司”的研究假设。以1998-2007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运用单变量分析,验证了假设。本文由此推断中国银行业具有依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利用贷款合约条款来保护自身利益的意愿,而可能是技术上的原因使得中国银行业在整体上无法识别企业的会计操纵行为。

由于数据获取的原因,本文只能用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但现实中更多的是非上市公司,它们更依赖银行借款融资。贷款合约条款也不仅仅是贷款期限,还包括利率、是否提供抵押或担保、限制股利发放、收购兼并及固定资产变卖等。如果能够获得更完整的数据,相信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证据。当前中国企业的融资主要依赖于以银行体系为主的债务融资,如果能够有效提高银行识别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技术,那将有助于银行资金的有效配置,有助于控制银行信贷风险,从而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理.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操纵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4):30-36.

[2]方军雄.市场变迁与现金流操控——一项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04(1):77-103.

[3]陆正飞,祝继高,孙便霞.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J].管理世界,2008(3):152-158.

[4]饶艳超,胡奕明.银行信贷中会计信息的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会计研究,2005(4):36-41.

[5]孙铮,刘凤委,李增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J].经济研究,2005(5):53-63.

[6]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现金流量在多大程度上被管理了——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7(3):162-174.

[7]王啸.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操纵现象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4(5):31-41.

[8]肖作平,廖理.大股东、债权人保护和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10):99-113.

[9]叶志锋,胡玉明,纳超洪.银行借款融资与现金流量管理——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R].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工作论文,2008.

[10]袁卫秋.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基于权衡思想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5(12):53-58.

猜你喜欢
上市公司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状况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及问题分析
浅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