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若罔闻”与“熟视无睹”
“商品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见它,有些人却置若罔闻,不去研究它的规律。”这句话是把“置若罔闻”和“熟视无睹”混用了。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满不在乎,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予理会。罔:无,没有。闻:听,听见。例如:①交通协管员再三叮嘱行人过马路,不要闯红灯,可是那些人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大摇大摆,照闯不误。②如果你们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看到一样。形容漠不关心。例如:①故宫护城河边尽管立着有“保护水质,严禁垂钓”的警示牌,但仍有很多人熟视无睹,大模大样地坐在那里垂钓。②人民公仆公务员。岂能对人民疾苦熟视无睹?
经过分析比较,可以清楚地知道:对于天天看见的商品,不能说“置若罔闻”,可用“熟视无睹”。
“不可理喻”只对“人”
某小报载文《卖子求贵法不容》,其中写道:“龙截住了张,不依不饶地强拉张到附近的派出所‘评个理儿,结果使这桩不可理喻的‘卖子奇案浮出了水面。”这里的“不可理喻”用得莫名其妙。
“不可理喻”原为“无理可喻”,没有道理可以让人明白。见于晋代戴逵《答周居士难释疑论》:“此乃未喻由于求己,非为无理可喻也。”后来多用“不可理喻”指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固执,不讲道理。例如:①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②清代俞樾《右台仙馆笔记》:“有某甲与之(指阿庆)忤,庆纠其党,欲殴之。甲惧,奔告于庆妻之父,其妻父曰:‘是不可理喻也,汝谨避之而已。”③此人不可理喻,不必多说了。
“不可理喻”的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其他事物。上面引例说“卖子奇案”是一件事情,是不可用“不可理喻”来形容的,若改为“不可思议”或“匪夷所思”之类的词语就没问题。
“纸上谈兵”含贬义
某“名人传记”中有这么一段文字:“他还打算出售艾尔塔博物馆的艺术珍品,然而随后发生的事件使其计划成为纸上谈兵。”这里的“纸上谈兵”用得不够妥帖。
“纸上谈兵”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著名将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年轻时熟读兵书,每与其父谈论用兵策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其父竟不如他。后来赵王起用赵括代替大将军廉颇,率兵出征。由于赵括只有书本知识,只会夸夸其谈,并无实际经验,结果长平一战,被秦军打得大败,全军覆没。后来就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①清代汤斌《汤子遗书》:“此先生亲身阅历之言,故凿凿如此,非他人纸上谈兵也。”③清代张问陶《即事》:“纸上谈兵壁上观,立言先虑立功难。”
显然,“纸上谈兵”含有贬义色彩。而上面引文中说的原有“打算”“计划”因为发生意外不能付诸实现,只是一种遗憾、惋惜,这和“纸上谈兵”有什么关系呢?即使原来的“打算”“计划”是写在纸上的,也不见得就是不切实际的空头理论,充其量说它成为“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