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连着你我他

2009-03-17 03:27张璐璐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学子语言文字国家

张璐璐

时代在变革,语言也在演进。文化需要发展,同样也需要延续和守护。汉语如何在历史变革的大浪淘沙中维护自己的特质和纯洁,这是中国语文界面临的时代难题。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似是而非,让人啼笑皆非的语言文字现象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尤其需要语林的守护者。当世界的浮华诱惑着无数人淡然于中国传统文化时,当越来越多的学子学习和利用母语的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时,那些默默守护着中华语文的特质和纯洁的人们,足以让我们仰望。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学习,思考,辨析,一起守护语林。

(编者)

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问题近来又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著名作家王蒙曾撰文呼吁,当下我国的语文使用处于无序状态,已经成为影响一代中国人文化素质的大事。《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郝铭鉴认为:当下汉语语言文字的应用,总体来说呈现“草率化、朦胧化、粗鄙化、游戏化”四大危机。《语文报》创始人、大学校长陶本一等专家大声疾呼,“全社会要像保卫黄河一样,保卫汉语!”(2008年3月15日《合肥晚报》)

当前的语言文字社会应用到底怎么啦?出现了什么问题?

笔者近日留意了一下身边的语言文字。早晨出家门,发现家门口的一家大型餐饮店,因装饰,在外墙上贴出了一幅巨型告示。上面写着“门面装饰,照常营业,就餐从北门电梯口处”,大字约有1米见方,小字也有50公分见方。我看了后觉得很别扭,“就餐从北门电梯口处”什么意思?是在北门电梯口处就餐?还是从北门电梯口处进去就餐?让人感觉两个意思都有,而两个意思又都不对,让人看不明白。我推测应该是后者的意思。我想,写告示为什么不能给人一个明白的表示呢?花那么多钱,写那么大的告示,不就是想让人一看就明白吗?而结果呢?还是不明白。究其原因,我分析是句子成分残缺,少了一个关键的“进”字。从语法角度来说,少了动词谓语。“从北门电梯口处”是个介词结构,在这里作状语,句子缺少谓语,如果补充动词谓语“进”,句子就完整了,也就规范了,意思也就明白了。

后来,还发现在我家对面的一个小区的院门上头,挂着一幅红地白字的大标语,上面写着“小区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看了后,我感到有些不解。“小区是我家”这是明白的,把小区比喻成自己的家,要像爱护自己的小家一样爱护小区。但是,我家的创建怎么就要靠大家了呢?“大家”有除了我以外的另外一些人的意思。《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46页明确指出:某人或某些人跟“大家”对举使用时,“大家”不包括“某人”,或“某些人”。根据标语字面上的意思理解,那么创建还要靠别人?我想,这可能不是拟标语人的初衷,造成这种歧义的原因,我认为是没有注意到“我”和“大家”的关系,如果将“大家”改成“我们”,读起来虽然不够押韵,但意思要清楚得多。

我在合肥市区三孝口处,看到红旗饭店的外墙面上,贴了一幅大的告示,上写“火车、飞机、汽车票搬至天桥南60米处邮政局一楼”。我又纳闷了,火车、飞机、汽车票要搬吗?“搬”是个什么概念?再说告诉别人火车、飞机,汽车票搬家的目的是什么?谁要那么多票。我猜想这则告示的拟稿人大概是想告诉人“售票处”搬家,而不是“票”搬家。原本很简单的事,为什么搞得这么复杂呢?这也是语言文字不规范惹的祸,不该省的字不能省,特别是关键字。

偶然在某报上看到了一则新闻,题目是:“中科大参加中国24次科考学子今回肥”。我又想,参加24次科考那要多长时间啊?现在怎么还是学子?这个学子现在年龄该是多大了?中科大能有这样的学子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看了正文。看了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是:中科大有两名学早参加了中国第24次科考。“24次”和“第24次”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的“第”字可千万不能省去啊。

在“隆力奇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组的比赛时,我曾看到有三位选手在文化知识考试时,用地方语言做对话作文,评委、观众都听不懂,就请来了翻译。因为翻译而耽误时间就不说了,选手表达的意思,表达的感情也被大打了折扣,影响了选手的得分。这时,我又想,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如果都要带翻译,那我们民族之间如何交流啊?更何况我国的语言还远不止这些,如果大家都各自说自己的方言,那还怎么开展社会活动?那还能不误事吗?相反,如果大家都说普通话,那交流起来就快捷了,意思的表达也清楚多了,办事的效率和效果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由以上我还联想到:很多商业广告乱改成语,如将“刻不容缓”改成“咳不容缓”,将“有备无患”改成“有杯无患”,将“贤妻良母”改成“闲妻良母”(洗衣机广告)。“90后”的一些年青人,写文章时,文字中夹杂着很多英语、日语、韩语、网络语等,让人看不懂。《萌芽》的杂志主编赵天长在接受采访时坦言,“90后”的一些“火星语”让他实在看不懂。还有现在的流行语言也是让人感到啼笑皆非。“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成为风行一时的流行语;古汉语中妓院用词“粉头”,成为歌迷组织者的称呼,“御宅族”“宅男”“宅女”“哗啦”却成为自称,等等。

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确实很多,可以说比比皆是,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以上仅仅只是笔者信手拈来的事例。这些事情虽小,但影响很大,很坏,除给我们自身造成麻烦,还影响我们的环境,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我想,首先是对语言文字的社会性认识不足,也就是说对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性认识不足。有人认为说什么话、写什么字是我个人的事,与别人无关。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除了有它自身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性。如果我们把语言文字比喻为过河的船,我们要想乘船,快捷、平稳、安全的到达彼岸,就要遵守坐船的社会公德,如果乱来就会人仰船翻,造成财产损失,甚至生命的丧失。坐船有坐船的规矩,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也有社会应用的规矩。否则,你说的话别人听不懂,你写的字别人不认识,一意思就不能准确表达,信息就不能畅通交流。更何况现在还是信息时代,信息传递的工具凭借高科技特点将更准确更快捷地传递信息,这就更需要公共的语言文字,更须要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因此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必须遵守规范性的原则。

另外语言文字还有象征性。它就像国歌、国旗一样,是一个主权的象征。每个国家都要确定一个代表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字,来进行国际间的交往。并且代表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要科学、规范、有普遍性,具有法律地位。联合国,目前也只确认六种语言文字作为公共语言文字进行国际间大型交流使用。

对内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的发展,对外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根据我国《宪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专门法,它首先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的管理和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2008年3月8日教育部公布的语文《考试大纲》,其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内容,就是每写一个错别字扣除一分。4月30日国家语委透露,针对学生提笔忘字,书写潦草日趋严重的状况,教育部、国家语委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的考核和等级标准的评定,将对各年级学生汉字书写应达到什么水平提出原则性的要求,以便规范汉字书写。这两项措施的出台,我想,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因为教育的重要性,所以相关部门首先从教育系统抓起。

国家及其相关部门对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是非常重视的,但可能由于宣传不够,人们学习的自觉性也不够,因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了解甚少,对教育部、国家语委出台的两项措施少数人更是不能理解,有人说:“错一字,扣一分很恐怖”,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我想,如果认识到语言文字社会应用规范化的重要性,就不会出现这些言论。

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我们国家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我想我们还是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自觉维护我国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

猜你喜欢
学子语言文字国家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杏林组曲·学子赋
把国家“租”出去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