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辰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要素。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多方向的感染场所。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倡导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情境
教学中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学生就会主动与教师亲近,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教学中,我注意改善教学进程中传统的师生活动方式,尽量不用一般“偷令式”、“向答式”语言,而改用对学生充分信任,充满感情的“谈话式”语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处于兴奋和求知的进取状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陸,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之中。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时,新课开始,教师对学生说:“今天咱们进行一次考试改革——学生考老师。你们任意举出一个最简分数,老师马上告诉你们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同学们别提有多高兴了,纷纷举出不少最简分数,老师都一给予回答,起初学生有怀疑,经过验算确认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在信服的同时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地判断出来”的疑问,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这样导人新课,学生就以极高的兴趣进入到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利用电教手段,创设直观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它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请一名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三、联系日常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教完“三角形稳定性”后,创设“帮家人修桌椅的活动”;教完“百分数”知识后,让学生调查实际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等。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也从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