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荣涛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执行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施教中要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师生互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拓展平台,教会学生自学等手段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学生;主体作用;方法;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2-0028-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习惯和能力,这种自主性也就是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有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它们的发展意味着协作和依存,而不是孤立和封闭。教师的主导性在发展学生主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从无疑到有疑,再质疑、释疑的过程。学贵有疑,设疑激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设疑,妙在开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带动学生思考活动进一步深入。尊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抓住契机,表扬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的大胆设想,鼓励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点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知识魅力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成为自主的求知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师生互动,真心激励,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师生互动,首先要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往往在“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下,对学生苛求、挑剔、冷眼、批评、讽刺以致体罚,结果是学生信心折损,兴趣缺失,活力丧失,产生逆反心理。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朋友、是伙伴、是知己。因此教师要感受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包容,真心激励,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给予真心评价,不断地给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在心与心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学生回答问题难免出错,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改正错误,获得成功,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激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抱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增强自信心。只有平等对话、真心评价的激励,师生互动才能民主和谐,才能开掘学生潜能,形成健全人格。
三、制作课件,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多媒体进入课堂,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巧设情境,制作课件。如教《孔乙己》,可将孔乙己唯一一个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形象制作成课件,形象地展现出来。教《故乡》一课,可将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制成课件,形象地展示会产生良好的情境效果,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展示赵州桥、卢沟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画面,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等,强化感受,经过分析,比较,理解中国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学生产生共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
四、拓展平台,教会自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使语文与其他学科、与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链接,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构建课内外平台,授之以渔,学会自学。教师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让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结合自己的特点,总结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阅读、会思考,会预习、会复习。课前看一看(熟悉课文了解背景),课中仔细看(精读与分析课文),课后查阅资料(探究性学习与深入)。例如学过《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再读《三国志》。学完《少年闰土》后,引导学生读《故乡》,进行伸延性阅读、比较性阅读,从而提高学生欣赏和阅读水平。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展思维和想象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和谐统一,教与学相得益彰,语文课堂教学将鲜活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很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
责任编辑薛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