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南山

2009-03-16 09:57
金山 2009年2期
关键词:昭明古寺镇江

杨 莹

在山有很多,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如此声望的仅有这一座。它位于古城镇江之南,镇江的“城市山林”之誉即由此而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山是典型的深山藏古寺。进入山中,方知道里面的佛教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峥嵘。声名远播的招隐寺是南山三大古寺之首。招隱最初建于招隐山巅,原为戴颙私宅,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戴颙是南朝卓越的音乐家,流传至今的《游弦》《广陵》《止息》便是其代表作。据《招隐山志》说,戴公仙逝后,其女矢志不嫁,舍宅为寺,遂改名招隐寺。

进入招隐山,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牌坊在树荫中欲隐欲现。近前,“宋戴颙高隐处”的横额跃入眼帘。牌坊两旁联云:“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上联指的是昭明太子萧统曾在此寺读书,他的《昭明文选》就是在这儿完成的;下联是说戴颙隐居山中。名人与名山共存,使人神往与眷念。

一个名胜往往与历史上某个名人或某个事件有一定的关联。南山是隐士喜欢的地方,是做学问的地方,与青山为伴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成就。南山的昭明太子读书台和增华阁是招隐寺景区的中心,也是精华之处。读书台是用来纪念昭明太子萧统的,是一个静雅清新、隔尘绝嚣的所在。这种静谧不是来自于烟林寒树、涧水老泉、深山古寺,而是一种出自内心、出自书卷的宁静。萧统是梁武帝的长子,他性爱山水,聪慧好学,喜欢诗书。和历史上的皇帝有所不同,他不爱江山亦不爱美人,宁可不做皇帝也要做学问。读书台右侧的高台上建有“增华阁”,就是当年昭明太子藏书辑文的地方,也是太子从皇宫迁移藏书三万卷的地方。

透过山水的清音,掀开历史,我看到太子为了静心苦读,退回宫中赐与他的宫嫔美女,在读书台含辛茹苦,不舍昼夜地邀游书海的身影;也看到了太子去世后,照顾他的八个太监不忍离去的感人事迹;感受到太子坚韧毅力里蕴藏着的伟大胸襟与抱负。现在,镇江每年都举办中小学生“增华阁”作文大赛,就是纪念这位喜爱文学的太子。昭明太子的形象,被永远定格在中国历史上,南山也因此成了中国文学史最厚重的山。

心中揣着对昭明太子的敬重,我信步登上招隐寺景区的最高点鸟外亭,站在亭中北望,只见远处江水如带,白云悠悠,大江两岸的景致尽收眼底,南山,簇簇流动的绿波更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镇江大地上,呈现出一种与自然相融,让游人心仪、陶醉的韵致。

漫步南山,临泉石枕流,听松风入耳,看青苍蓊郁,使人不由自主地就变得肃穆,感悟苍天之大德,“不敢高声语”的心境袭上心头。然而我却很喜欢这里的祥和与宁静,一切仿佛都是经过沉淀的。

如果说镇江是一道永远看不完的景,那南山就是一卷永远都读不厌的书。充满灵性的南山既有文化的精魂,又凸现了自然的本质。坐拥南山,仿佛时光静止。置身这幅绝俗出尘的天籁图中定神半晌,直到大片青翠湿衣,大把鸟声掬耳,方才惊觉,原来时光一直在行走,呼吸早已把心灵深处染得碧绿、碧绿……

猜你喜欢
昭明古寺镇江
深山藏古寺
——写作中的含蓄
CONTENTS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昭明寺随想
登昭明楼
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