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与化解

2009-03-16 09:57储福金
金山 2009年2期
关键词:佛性知己智者

储福金

人一旦生成,便有一种角度,随着成长与接受,这种角度形成了层次,层次低的角度越强烈,便越显愚昧,而层次很高的角度越强烈,便越显奇特。两者都不会为寻常接纳。

角度的形成也便是一个自我。自我感越强烈,与众不同感越强烈,创造力也越强,特别是审美的创造。文学,艺术,哲学,宗教这四种审美,都有相通之处。自我的角度,形成寂寞与孤独。人说:寂寞是一种美。人说:孤独的力量是伟大的力量。因为只有自我的提升,才有独特的、创造的、根本的、与无限及平常抗争的理念与力量。

然而越是自我的,越是痛苦的。角度越强烈,痛苦也越强烈。平常人只有平常的痛苦,与智者的痛苦在表面上是相同的,但内在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常人来说,山便是山,水便是水。而从独特的自我来看,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越独特看到的越不同。所以创造者才会有深刻的变形的艺术表述。

角度的痛苦也必然地使人们去寻找解脱。最丰富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是被人说滥了的爱,希求融入对方而化解一个自我的角度。只要有一个爱着的人,可以倾诉了一切,可以托付了一切,可以和合起来,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不再有那种孤独的角度、孤独的自我了。

可是,这种爱的对方又是现实的,现实的人都有自我的角度,又如何完全和在一起合在一起?所以人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越是智者,越是角度独特的,越不易有爱,因为没有知己也就不可能有那种愿意交付而融合的爱。角度到极点,痛苦也到极点,智者的自杀是很能理解的。

痛苦连着宗教,只有大痛苦者才更接近宗教,所以大文艺家大科学家都走进了宗教。以化解那角度,化解那自我,众生即我,我心即佛。佛性本来就是悲的。大慈大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屠刀并非外在的,是自我內在的,多少时间都在心中屠着,屠得痛苦不堪啊。

也许只有自我的角度形成得越极端,才化解得越彻底。因为那化解的渴望越大,这爱才是大爱,这爱才没有了任何功利性。因为有功利便是还存在小角度。重新感觉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那便是佛性。

说了这的一刻间,似乎不应该再说什么了。

猜你喜欢
佛性知己智者
前路有知己
智者说
智者说
“佛性”的兔子
人生难得一知己
The Wise Man End the Rumer 遥言止于智者
《坛经》佛性顿悟之悟
“知我”何必是“知己” “千转”之“转”应通“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