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益关系、分配和消费方式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群,他们的权利、生存的必要条件及其应当承受的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社会变迁导致道德传统与现代思潮间时有冲突,传统道德中一些陈旧的东西需要更新,师生需要建立一个更加民主的、尊重的、以人为本的关系;由于改革开放,社会各种价值观与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平等的竞争、金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与教师内心应当遵从的操守之间往往发生冲突,加上师德建设的宏观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迫切需要加强教师道德建设,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道德包括:狭义的师德,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一是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尽心竭力,处理好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二是要关心爱护学生,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本,具体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见物不见人,只知教书,对学生漠不关心,不是合格的教师。三是要遵守学术工作道德,抄袭、剽窃作假等有违科学工作道德的行为,都与教师的身份不合,有这样行为的人有辱教师的光荣称号,情节严重者不宜留在教师队伍中。广义的师德,指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要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对自身的道德、人格要有更高的要求。要自觉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应该也是对自己的要求;要求学生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要严格要求,作出表率。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意识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不只是在教室里,教师日常生活内每一个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一种教育,或是好的、或是坏的,只有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无愧于教师的神圣称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应当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务,以为人师表为典范,既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又要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感染教育青少年。目前,恰恰相反,适应科学和工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和主要任务,教人学会做人的根本任务被忽略,道德人格教育愈来愈被忽视。这种情况妨碍了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愈来愈专业化、技术化,并且导致了社会的道德精神危机,已经引起国际教育界的重视。
就我国的目前状况来说,教师队伍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但在实际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过分讲索取,不愿再做“红烛”燃烧自已;有的教师业务素质不高、工作敷衍、弄虚作假;有的教师甚至道德堕落、违法乱纪。“已身不正,焉能正人?”教师要以德育人必先以德修已。在当代中国,教育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转变社会风气和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这在客观上使得加强师德建设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迫切的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是由多种原则、若干规范和范畴组成的完整体系,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但居核心地位、超支配作用的则是敬业、爱岗、奉献这三项基本内容。
一、敬业是师德的基础
师德以敬业为基础。人们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认同和追求职业的社会价值,是全部职业道德观念的基础。没有对教师职业社会价值的认同和追求,就不会有“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因此,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是培养教师敬业意识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是师德建设的首要环节。
教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通过自觉的、有目的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将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传递给新一代人。以便在他们身上培养出社会所期待的品质和才能,即培养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发展,这是自古以来教师的劳动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作用显现出来的。
敬业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既是师德的基础,也是教师的道德和法律义务。作为一名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并自觉地传播先进文化,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最能体现广大人民利益的,人类最进步的、最高尚的道德培养和教育学生。教师职业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而且将在人类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爱岗是师德建设的关键
教师劳动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用赤诚之心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爱岗的直接前提和具体表现,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关键,是献身教育事业的情感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和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这种爱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在师爱这种职业性的情感中,包含着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亲切感,要时刻牵挂着、依恋着自己的学主;教师要对学生有期望感,始终对学生育予深切的希望,为学生的点滴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教师要理解学生,要怀着一种体贴、爱护的心情去对待学生;教师要有愿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才智和力量的热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在这种爱的情感里面,包含着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充满理智的科学精神。师爱要求教师要了解、尊重和信任学主,既要求教师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也要求教师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
教师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最纯洁、最高尚、最宝贵的职业道德情感,是师德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条件,而且师爱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还可以直接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存动力。同时,这种情感还可以使教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从事教育事业的乐趣,引导他们成为坚强有力的人类精神财富的传播者。
三、奉献是师德的根本
师德以奉献为根本。教师以育人为职贡,而育人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劳动的重要性是功在他人、功在社会、教师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成功中,而教师自身是默默无闻的。师德以奉献精神为根本,没有忘我勤奋、乐于牺牲的劳动热情和态度,没有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就没有真正的师德。
献身教育、奉献社会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是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层次。在现实中,有少数教师把教师职业仅仅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还有一些教师对本职工作一般也能尽职尽责,但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对教育事业缺乏自觉的追求和满腔的热情,当事业要求付出更多甚至做出必要的牺牲时,他们就会因考虑到个人利益得失而动摇。
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最高层次。奉献要求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这种认识、情感和信念付诸教育实践。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也是平凡的事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一个人民教师,只有当他把献身教育当作自己最高的行为准则时,才能对教师职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并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