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波 杨 柳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诗的内容主要是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劳动生活的体验和闲居郊游的描绘,从而抒发内心对自然的喜爱和与大自然相冥合的心理感受。他的诗质朴、自然、清新而富有意境,表现出一种朴素自然的诗风。
一、朴素自然的抒情方式
陶诗抒情极为平淡自然,每每表达都是自然流露,有如泉水从心底缓缓流出,那么的自然流畅,清澈见底而不带任何杂质,读其诗,使人感觉亲切和蔼。
《归园田居》组诗是陶渊明辞去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后所作,描写了刚刚离开官场的愉悦心情,赞美了田园风光和躬耕生活。《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诗中,诗人回顾了自己十三年的经历,几度出仕,深受束缚,没有自由。而回归田园的他,就像鸟儿飞回了大自然,轻松愉快,自然状态的情感流露,跃然纸上。茅草屋、田地、树木、炊烟、鸡鸣、犬吠都是那么的亲切自然,整个画面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味道淡得出奇却很隽永,令人心旷神怡。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陶渊明把自己的感情寓于客观事物之中,物我交融,因而在抒发感情时,诗歌表现出朴素和谐自然的风格。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何等的坦荡和自然,心若“远”,即使身居闹市,亦不会为车马之喧哗而动容。诗人与菊作伴,清淡雅致,古色古香;与飞鸟作伴,结伴而行,惬意温馨。一个“见”字生动传神地将大自然与自己的距离拉近了,“悠然”之态正是诗人与自然相融的妙笔。诗人的悠然情怀与眼前的自然气象,都合于自然之道,物我交融,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这种境界在诗人看来,只可意会,不能言说,也无法言说。
陶渊明喜爱的是恬淡宁静、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生活。读他的这类田园诗,似乎有一种超然的气韵在心间弥漫开来,明净、轻柔、舒缓,让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安宁。诗人就是在这种恬淡安然的心境中,感悟着自然的乐趣和人生的真谛。
二、想象图景和形象塑造朴素自然
诗歌的艺术风格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表达出来。诗仙李白感情豪放,想象奇特,塑造形象更是华丽。而陶渊明与之相反,感情的抒发是自然的,想象也是自然的,塑造形象更是自自然然。他不着意刻画,只适当点染,并且塑造的形象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事物。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诗中“暧暧”,形容模糊昏暗,“依依”,形容舒缓轻柔。远处的村庄看得见但又看不清楚,农家里升起的炊烟轻柔地飘在空中。狗在巷子里叫,声音传得很远,鸡的鸣叫声很清晰。诗中描写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只是“炊烟”“狗吠”“鸡鸣”,诗中也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只是信笔用“暧暧”,“依依”,稍加点染,自自然然,勾画出一个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的乡村居所,表现出宁静祥和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整个归田后的生活画面,都是用朴素自然的笔触白描出来的。
好的诗歌不单只凭强烈的感情抒发,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只有使感情形象化,才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陶渊明生活极端困苦,他亲自参加农耕劳动,其诗歌以现实情境和事物入诗,而其想象图景也多是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
如《桃花源记》。陶渊明生活的时代,社会动乱,战祸不息,民不聊生。人民渴望有一个美好、安定的社会出现。于是诗人虚构出一个没有纷乱、和谐安宁的桃花源,描绘出一幅朴素自然的田园图景:这里环境优美,人们过着无忧无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人人辛勤劳作,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和平宁静。人远离尘世,丝毫不为外界的陋习所感染。这里没有动乱,没有苛政,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劳作,家家快乐。而这些美好的情景,不过是作者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和寄托。但因为现实社会的黑暗,这种和平安宁、真诚无伪的理想社会便成为了一种期盼和向往。这样借助与现实的反差,集心中之理想,来想象入诗,其想象就变得非常朴素自然。看似在天上,实则仍在人间。
鸟在陶诗中是自由自在的象征,诗中既有自由快乐的飞鸟,如“众鸟相与飞”(《咏贫士七首》),也有受困牢笼的羁鸟,如“羁鸟恋旧林”(《归园田居》),还有日暮还巢的归鸟,如“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这些鸟的形象都带有诗人的自况,形象也没有刻意雕琢,而是在明白晓畅中自然倾吐。
三、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悠远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需要有高度的语言驾驭能力。诗歌的感情抒发,想象和形象塑造,都需要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完成。
陶渊明用白描的手法,以大众俗语入诗,明白如话却有很强的感染力。钟嵘在其《诗品》中评价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文体省净,殆无常语。”朴素自然,简洁纯净,天然雕饰,正是陶诗语言与人不同的特别之处。
陶诗大多是以田园风光和农村俗事入题的,在这样环境下造就的恬淡心境,使得他语言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并且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炼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
在《归园田居》这组诗中,陶诗的语言特色表现得非常鲜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通俗明白的叙述了诗人的居家环境。“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还是信手写出,不夹杂任何绚丽色彩,却给人一种平静安详的感觉,生动传神地将农家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陶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自然、抒发感想,给人一种清新、淡远的意境。
再如《桃花源记》叙事非常简练,作者仅用三百多个文字就把发现桃花源的始末以及桃花源中的景物、环境、风土、民情等描写得清清楚楚。全篇没有用典故,而是以清新、朴实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的社会,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明白如话,极尽纯净之美。
陶渊明朴素自然的诗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他不但把农村的田园、山川、花草、树木、鸟语这些朴素的事物编织成多姿多彩的优美诗句,而且善于将农村日常见闻,如炊烟、井灶、狗吠、鸡鸣纳入诗境,构成一幅恬淡、自然的风俗画,具有极高的审美的价值。同时,陶渊明开拓了诗歌反映现实的新领域,他一系列农村题材的田园诗,将诗歌从高雅的殿堂中解放出来,朴厚淳净,清新自然。
【参考文献】
[1]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唐满先.陶渊明集浅注[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0.
[3]吕德申, 钟嵘.《诗品》校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李文初.陶渊明论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杨洪波,河北大学助教;杨柳,河北大学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