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俊杰 刘志民
【典型案例】最近,老王总觉得晚上睡觉时手脚麻木,早上起来活动一会儿才好一些。他起初以为是睡觉姿势不对,压到了手脚,或是因为天气冷,着了凉,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两个月后越来越明显。听说冬天是“脑梗”的多发季节,老王很担心自己快要中风瘫痪了,就到医院就诊。原来这不是“脑梗”,而是糖尿病惹得祸——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表现为对称性的手套样或袜套样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后期可表现为感觉减退甚至消失。
糖尿病为何会导致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组织器官代谢异常”和“血供障碍”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各自又有复杂的机制。比如组织器官代谢异常与得了糖尿病后,糖基化终产物(AGEs)增加、已糖胺途径激活等原因有关。
血供障碍的发生主要与血管结构破坏、血管舒张功能下降、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长期血糖增高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糖尿病时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下降,脆性增加并容易发生聚集反应等等。
胰激肽原酶可“一举三得”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有很多,各自从不同的机制出发。
对人体的胰激肽原酶-激肽系统的研究发现,激肽有良好的舒血管作用。激肽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作用于肾髓质,使分泌前列腺素,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
可参与胰激肽原酶-激肽系统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如丽珠广乐、凯妮可等)是一种生物制剂,可以说是“人体中本来就有的酶”,有以下作用:1.释放激肽,舒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 2.促进前列腺素分泌,从而扩张小动脉,增加肾血流; 3.激活纤溶酶,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最终达到改善微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目前,有较多的临床研究证实,胰激肽原酶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防止血栓形成,纠正视网膜缺血缺氧;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可纠正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改善神经营养,从而起到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作用。
综上所述,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可谓是“一举三得”,能同时对糖尿病的三大慢性并发症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刘志民教授每周一上午有专家门诊)
糖尿病三大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会引起微血管病变,而微血管最密集的地方“受灾”最严重,眼底视网膜、手脚等身体末梢、肾脏就成了“重灾区”。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首先要积极控制血糖,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可以选择如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等对人体不良反应少、能同时预防和治疗多种微血管并发症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