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适应性障碍”案例分析及对策

2009-03-14 04:53黄有梅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对策大学生分析

黄有梅

[摘 要]本文通过个案分析,归纳总结了大学生“适应性障碍”的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适应性障碍 分析 对策

案例:

小A来自贫穷山区,个子1.53左右,是一位很清秀的小姑娘。高中阶段成绩很优秀,来到大上海,来到了坐落于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的大学,她突然失去了高中阶段的“中心地位”。本来在当地还过得去的工薪家庭,要培养一个在上海读大学的学生,一下子显得捉襟见肘。面对这种情况,小A却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身高、成绩及家庭经济状况,小A总是攀比手机的价格的贵贱、衣服档次的高低、零食的好差等这些不值一提的毫无意义的东西,觉得别人在瞧不起她。(为了表示自己的富有,借同学电话卡用,无论原来卡中余额多少都要买新的还给别人。)从此就不能用正常的心理、目光去看待周围的每一位同学,和同学关系恶劣,甚至仇视同学,独来独往,游离于周围所有同学,把自己圈在一个孤独的小圈子里,自寻烦恼。后来就是生活秩序彻底混乱,白天不上课,晚上不睡觉,经常以一袋面或一个粽子充饥,接下去更可怕的是不分昼夜地打电话,有时深更半夜对着电话唱歌、嬉笑,还常常在寝室里自言自语来回踱步,莫名其妙地问“什么死法最不痛苦”,即使死也要拉几个一起死。最后还说出一些类似于精神恍惚的话。面对这样的学生家长和辅导员都不放弃她,幸运的是小A经过两次休学,最终还是在延长两年后获得了大学文凭。

分析:

大学强调自学,大学新生还不能很快转换学习方法;大学要求学生在生活上能够自理,能自如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把考取大学作为生活的全部,基本生活常识和人际关系经验几乎一片空白;对大学的“高期望值和低满意度的落差”;“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落差”;因此,大学新生在真正融入大学生活之前都有个“适应期”,或轻或重、或短或长都会有“适应性障碍”,或多或少地表现为: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参加活动、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闭门在家,悲观、紧张不安、心烦意乱,严重的有轻生等等。由此而产生的悲观情绪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本案例中的小A也有“适应性障碍”的症状。就类似小A的“适应性障碍”案例笔者以为采取以下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文的小A在高中时成绩非常优秀,是家长的骄傲,同学的榜样,可是到了大学,独自自己“过日子”就不行了,出现了问题。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娱类、体育类、学习类活动多让同学们参与,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正确辨别周围人的言行的能力,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也可以请相关人士做大学生人际交往专题讲座,介绍大学生交往的特点、障碍及预防措施,帮助他们主动克服自身不足,发展其适应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计算机房、图书馆的资源及教学计划、参考书及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变高中的“被动学习”为大学的“主动学习”,逐步实现从“定向思维、记忆为主”向“发散思维、理解为主”的转变,学会在学习中掌握基本技能,培养适应大学教学的科学有效的学习能力。

二、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每一个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小A到了坐落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迷茫了,虚荣心促使她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追求表面的“优秀”,过分关注自己的经济“地位”、自己外貌。究其原因,她是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学可以利用各种渠道组织大学生的校内校外实践,集合熟悉的人和事,采用个案教育方式,让他们真正意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将来作为国家建设者所需要的真正的素质。帮助大学生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自己的专业特点制定自己的四年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人生目标,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被眼前的琐事困扰。

三、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

其实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困惑,甚至是坎坷,这就所谓“成长的烦恼”。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在赞扬声中长大,遇到一点挫折就会自暴自弃。小A由于被自己的虚荣心战胜,导致不能正常学习、生活,不仅失去了高中阶段的“佼佼者”、“得意门生”的称号,而且考试成绩“红灯高挂”,她就觉得没脸见人了,以至于把自己“圈”在寝室。自己失败了不是去思考问题出在哪里,从中吸取教训,东山再起,而是一味自卑,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差的学生,从此一蹶不振。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大发明家、大科学家、大企业家等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包括客观的、主观的,他们是如何战胜它们,化不利为有利最终取得成功的,正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学生结合实际谈感想谈体会,培养他们的受挫能力。还可以组织各类活动让同学发挥特长、施展才华让同学在活动中找回自信,树立继续前进的信心。

四、家长“再扶一把”

许多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认为,孩子到了18岁,就让他们自己到社会磨练去吧,家长应该放手了。但是虽然我国早就开始了素质教育的探索,但是到今天也难以真正改变中学教育以高考为导向的本质。夜以继日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们在人格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失去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些人的人格发生了偏离和扭曲。孩子上大学时,家长应先帮助他们学会处事、生存的技能,然后再让他们去社会闯荡。因此更应重视家长这一支队伍的教育力量,进一步尝试大学教育中引入家长的作用,构件一种学校、学生与家长良性互动的关系。

五、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问题,必须积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建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测试,将测试结果、综合结论、个人性格特点、能力特征以及心理上、情绪上、行为上的重大变化等记录在案,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其次,大力普及心理学知识。根据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往往“讳莫如深”情况,可以通过发放心理素质教育专题教材,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利用广播、网络、墙报等宣传媒体开辟心理保健的栏目,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再次,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教给学生适当的调节方法,提高学生自我心理防御能力,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如多参加各类活动包括体育活动、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别人、多看一些优美的文章等等。最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切实手段。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症结所在,找出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其恢复心理平衡,增进心理健康。考虑到部分学生不愿意直率暴露自己的心理和思想,可以通过信件咨询、电话咨询或网上咨询,与他们进行沟通。

参考文献

[1]古吉慧,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及干预策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6,第5卷第1期

[2]汤世明,“医药与保健”,2001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对策大学生分析
诊错因 知对策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大学生之歌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