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昕
新课标将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其中应该包含这样一层含义,那就是要给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人文关怀,能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自己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工具”的实践活动,而且这样的学习活动是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作业,也应具有同样的人文内涵。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认识的偏狭加之“应试”的指向,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学生在常年笔与纸的机械摩擦中,逐渐消钝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削减了语文学习的灵性,遏制了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索总结出一种能够让学生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的作业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受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的启发,经过阅读、实践,总结出了小学语文情境作业两种类型,并实践归纳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
(一)角色体验型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文本中隐含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和教学需要设计出模拟的角色,通过语言渲染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担当角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动因素。如执教六年级上册《埃及的金字塔》一文,当学到“金字塔的建造”这部分内容时,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呢?文章用了非常准确的语言作了详细的说明,可是这样的说明文字却很难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后经过思考我布置了学生这样一道作业:“穿越时光隧道,回到4700年前的建造现场,做一回建造金字塔的总工程师,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式将金字塔的建造方法讲给其他建造者听,让他们领悟你独具匠心的建造方法。讲解词可参照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毫无疑问,这样的作业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因为它通过语言渲染,让学生转化角色,使他们在边画边讲中完成了一次角色体验,此时,学生的思维与表达都是积极主动的,因为他们展示的已不是抽象的建造方法,而是自己的智慧结晶与劳动成果。同时,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次“理解——积累——运用——内化”的语言习得过程。
此外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内容我们还可以设计出更多更有挑战性的角色,如演员、导演、小导游、配乐师、小记者、设计师、闯关者以及课文里出现的种种人物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角色体验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悟语言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从而掌握语言、运用语言。
设计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生词的掌握程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语文老师们通常会给学生布置几遍乃至更多遍的抄写任务,殊不知,抄写生词是一种较为枯燥、机械而又乏味的语文作业,许多学生在长期的、无休止的抄写中已经丧失了自主意识,毫无主动性可言,这种作业抄写不但达不到“掌握生词写法”的目的,而且使学生的书写质量严重下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以此为例,对小学语文角色体验型的情境作业设计策略加以阐述:
1.语言刺激,形成“期待”
布置抄写生词前,教师这样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30个词语(出示课本上要求掌握的部分生词),想跟大家玩一场闯关的游戏,这个关就是10分钟后将这些词语默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如果能,就算闯关成功;反之则闯关失败。这10分钟的时间你可以准备,但每词抄写不能超过三遍!对自己有信心吗?”“有!”话音刚落,许多学生便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了抄写词语之中。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动情的语言渲染、极具挑战性的语言刺激则是最为低耗高效的启发手段,这样的语言带着情感的温度与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对模拟角色(此案例中为闯关者)产生心理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作业的积极性。当然,如果辅以形象的刺激,则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更有利于学生进入作业情境。值得强调的是,教师的语言刺激必须能让学生明白作业的具体要求,或角色准备的具体方法,而这些又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2.角色准备,自我提高
从形式上看,此中学生所做的还是抄写词语,但他们的思维是主动的,精神是亢奋的,“十分钟”“不超过三遍”“正确又美观”对学生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我挑战、自我提高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角色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教者需根据不同的角色设定,给足学生准备的时间。对于有些有难度的模拟角色,还要巡视指导,起到到纠偏的作用,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如发现学生写“唇枪舌剑”时,有许多学生将半包围结构的“唇”写成了上下结构,教师便可对学生做适当提醒。
3.优化情境,角色展示
这是学生担当角色、汇报展示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与模拟角色相对应的“场”,主要是通过实物运用、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对环境进行布置,而后教师通过语言描绘,让学生在心理形成接纳这种“场”,从而投入于自己所担当的角色。上述案例中的角色展示就是闯关,即默写生词,教师可在此之前对环境进行简单的布置——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闯关”二字,发给每位同学印有“你能成为闯关勇士吗?”字样的默写纸,同时播放轻微的战鼓声。接着教师再次重申“正确又美观”的闯关标准,并郑重宣布“闯关开始”。于是,学生开始了一丝不苟的生词默写。
4.评价反馈,激发潜能
默完生词后,教师可邀请四人组长担当评判正确率的评委,而自己则去评判学生是否写得美观。两者综合评定之后,确定闯关成功的学生,宣布结果时需对学生成败的原因加以分析。教师可将闯关成功的默写纸进行展示,让成功者有成就感;而对于失败者,教师应给予他们鼓励,使之重新振作,尽快找到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评价反馈,激发潜能”,旨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着重关注他们的后继发展。
(二)生活实践型
新课标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语言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才能在语文的实践中不断地积累语言,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而生活实践型的小学语文情境作业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它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回归现实,回归生活,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让学生获得参与作业活动的发展性体验。主要包括游览参观、科学考察、调查访问等综合实践性的语文作业。
设计策略:
1.回归生活,发掘资源
生活是无须创设的天然情境,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语文作业资源。语文老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语言发展的层次,凭借自身独特的职业敏感与语文嗅觉,努力寻找社会生活中可供利用的作业资源,成为学生与生活之间的“红娘”,并为之牵线搭桥。如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后,让学生对学校附近的水资源进行调查研究。
2.实地利用,加强指导
这是生活实践型语文情境作业的核心部分,教师将学生带到作业地点后,需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探究,让他们享受作业的过程。如上述案例中的水资源调查,教师可带领学生去水电站和自来水厂进行调查访问,指导学生设计有价值的采访问题,并提醒他们记下有用的数据。还可带学生去附近水域进行实地考察,并指导他们带回水样进行研究。
3.思考总结,汇报成果
收集了大量资料,广泛获取信息后,教师还需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整理、分类、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如指导学生写研究报告、填写调查研究表、写参观记等等。并让学生进行成果汇报与展示。
(作者单位:河北隆尧固城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