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2009-03-14 06:59彭学荣王信昌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彭学荣 王信昌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问题给予了较大的关注,表达了人们对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种期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创新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问题 对策

0 引言

“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主要的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该是我们教育者的根本宗旨。

1 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形势所趋

1.1 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计划经济时代,学校代表国家为学生提供福利性质的教育,学校和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和国家对教育费用实行成本分担,学生由单纯的享受国家福利变成了自身教育的投资者,学校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学生缴费上学,学校提供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各种人才的重要基地。可以设想,如果高校的教育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那么社会就失去了人才上的保障。因此说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在高校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有着充分的社会基础,也是社会形势向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也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2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和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性,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融合,自然要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锐并且最少保守的青年群体,他们在这个深刻变化的形势中,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都增加了,极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情况。我们只有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才能促使他们的和谐发展。从“以人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上来。

2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依靠多种途径并采取多种方法落实。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在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注重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 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是他们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来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出于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是对教师传递的教育信息的理解与分析。反映与择取以及整合与内化的过程,是启动学生主体接受教育信息并保持向前发展的内存动力。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并经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学生主体视野,而不是用单一地、强制性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践行。所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根据其内在心理需要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使其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受教育中吸取营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2.2 充分发挥“两课”教育之渠道作用 积极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和发挥“两课”教学的两个优势,促进政治思想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贯通。在教学上“两课”一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教育的基本的、科学的素材;另一方面作为当代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发展精华的结晶,蕴涵着相当丰富的人文知识内容,是提高学生文化审美素质不可多得的理想范本,其内容博大精深,既包涵着精深的政治理论知识,也凝聚着丰富深厚的人文审美素材,使大学生们既提高了对“两课”内容讲授的兴趣,又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两课”教学的一大优势。

2.3 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单纯利用和采取课堂或大会集体灌输式教育方法,忽视个别教育,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及的教育,又要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把大学生囿于固定呆板的框框之中。

2.4 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取决于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利用自身思想观念的矛盾运动规律,通过经常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自觉克服不良思想和行为,并主动接受和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形式。同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实现,必须将作用于大学生身上的由教育引发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动力。这种转化,不能仅仅依靠教育者的教育,还必须依靠其自我教育。

3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运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关键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者和青年学生的潜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1 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和前提,教育者只有自己具备了必需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重视对教育者素质的培养提高,教育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智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务实的作风。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用制度作保障,充分调动教育者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2 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 学生除了具有求知欲望以外,还有高度的社会需求。青年学生虽然在教育活动中是被教育者,但其人格尊严是不可轻视的,他们与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是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彼此相互信任的前提。在追求个性化的当代青年学生中,个人的尊严越来越得到强化,叛逆思想越来越突出,以“家长”的姿态来教训学生只会起到事与愿违甚至相反的作用,只有尊重青年学生的人格价值,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的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3.3 注重被教育者的关注点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努力成才己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关注点,也是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这与过去无条件地服从祖国需要的奉献型人生价值相比,更多地体现出对自我成才、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与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鼓励青年学生立志成才与报效祖国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规律的认识,紧紧围绕青年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和重点问题,通过多渠道、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从而能够有效地面对生活、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