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的美文与美育

2009-03-14 06:59陈志胤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

陈志胤

摘要:在中等职业教育实践中,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语文学习,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与他们的审美兴趣、情感需要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美文与美育

0 引言

语文教材中优秀篇目比比皆是,蕴涵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让课堂成为美育的殿堂,利用其优势和长处集中而有效地施行美育。融审美教育于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地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昂扬的情趣,才有无尽的吸引力,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结合《荷花淀》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创建审美情境

审美情境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因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地、整体地对学生施以影响,因而有利于调动学生产生审美激情和审美体验,从而全面塑造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首先要精选审美媒介。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借助审美媒介,充分发挥其传导作用。审美媒介多种多样:就教学来说,教材就是媒介;就教法来说,运用的各种手段即是媒介。就教材而言,应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选出可供品味咀嚼的美感因素更为集中的内容作媒介,或者按类把零散片段组合成美感因素更为集中的媒介。其次要渲染审美气氛。教师要用生动感人的语言、意趣横生的人事、形象逼真的动作等创设审美情境,渲染审美氛围,创设出特有的审美情境。这种情境氛围既能够使学生处于情感感染之中,以情动情、引起共鸣,又能够在和谐愉悦中受到陶冶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

《荷花淀》取材于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战争就意味着流血,就有牺牲。但通读小说,作者没有着力刻画残酷的战斗场面,而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比比皆是: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战争与和平的巨大反差无疑就是本文教学中审美情境的最好切入点之一。

2 激发审美情趣

作品的美,具有形象的可感性,直接性,离开了具体的形象,美就不复存在。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是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如黄山的秀美,西湖的艳丽,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荷塘月色的恬静淡雅,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迷人景色。此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奔放,无不充满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美的特点,捕捉形象进行分析,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课文中包括水生嫂在内的五个妇女的对话,把几个憨厚朴素的农村妇女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我们听到的是近乎幼稚的语言,透过表面的语言现象,心灵感触到的是她们对丈夫的牵挂和对爱情含蓄地表达。能发掘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就等于发现了美。

3 激起审美情感

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其特点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到:“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列宁也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对于审美追求、真理追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情感,才能强化审美活动的内驱力,才能谈得上审美教育。在“夫妻夜话”一节中,对水生参军,妻子由不理解到理解,由困惑到支持,联系写作背景,就不难发现人物内心转变的轨迹:先国家后小家。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境界就是美的最高境界!

4 诱发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应该是客观的对象,而应该是自我的情感。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必须诱导激发学生对审美客体的喜悦感、自由感、惊异感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审美主体的审美潜力,产生审美激情,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为了达到激发审美体验之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了如下两种方法。第一:设计审美论题。意思是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色,从不同的角度确定多个审美论题,供学生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鉴赏评析时自由选择,效果不错。我在教学《荷花淀》时设计了《荷花淀的人情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话传神、情深意切》、《荷花淀.对话描写比较赏析》、《水生夫妇的爱情观》等论题,从多个角度使学生产生美的启迪与体验。通过选题鉴赏,学生们普遍认为没有强迫接受知识之感,思维有自由飞翔的天空,因而愿意倾心赏美,并能够陶醉于趣味无穷的体验与想象之中,作称心快意的审美品味。如此,也正合乎黑格尔“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说法。第二:寻找审美亮点。美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如果不善于或不能够寻找出审美亮点,就不能够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要对美的媒介有美的体验,必须具有美的审视力。教师只要重视知识的多点项的指导,多角度的引导,多方位的比较等思维方式的训练,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提高审美能力

当代青年学生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阅历浅,知识单一,对事物的鉴别能力比较差。他们既易受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影响,也易受错误的审美观念的侵蚀,这势必影响到他们对美的准确理解。有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以“怪”,“异”为美,以“赶时髦”为荣。这可以说就是受错误的审美观念毒害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清除这些不良的消极因素,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以便正确地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要准确地理解美,鉴赏美,必须要有准确地把握美的性质的能力。由于美的性质是由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所以,认识一个具体对象是美是丑,不仅要观察他的种种表象,更重要的是要剖析他的内在本质。在审美教育中,我们必须帮助学生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剖析美的本质属性,了解美的现象与美的本质的关系,从而获得对美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以其语文能力为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须帮助他们学习文化,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审美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要让学生领会、欣赏作品再现的生活美,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美,需要依靠对字,词,句,篇和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的运用和分析,以及有关知识的传授来实现。

总之,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可谓“美文”,是审美的客体,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教学是二者沟通的桥梁。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美的鉴赏力和美的表达力;可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所必需的文化知识、文学修养,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志趣和形象思维能力;可以“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可以启迪人的智慧,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不仅是美育的重要手段,而且历来都是感化青少年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同时,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广丰.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途径.中国教研交流.2007年第3期.

[2]黄冬.重视美育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文教资料.2007年36期.

[3]徐艳杰.情境体验+美育渗透+开放探讨=愉快的语文课.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01期.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