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凌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文化是指渗透于学校为了规范教学活动和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形成的教学管理各种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之中、被学校全体教学成员认同并遵循、体现学校教学活动特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文化是学校教学管理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教学管理文化的外现,展现了学校教学管理文化积极向上的丰富内涵,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母体,是整个学校教学规范运作的文化基础和框架,它联系着学校教学管理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教学管理制度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
我们在建设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时,既要强调科学管理,更要尊重生命、重塑尊严。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既要用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人,又不能简单机械强迫地管理,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外在文化”转化为“内在文化”;既要重视师生主体地位,民主意识,体现人文关怀,更要把“人文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教学管理制度中。
一、注重管理中的人际关系研究,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人文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能使文化、道德、素质等得以最佳传递。他们不仅有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还有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以及安全、归属等方面的社会和心理的欲望,满足人的社会欲望,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学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要重视人际关系的研究,即注重集体以及集体中人与人的关系等社会问题对个人和组织效率的影响。一方面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将制度的外在权威转化为内在权威,让师生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的精神满足;另一方面,要引导师生营造活泼互动、宽容纯洁的校园环境和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培养师生广博的人文情怀,使教学要求自然地内化为师生的独立人格,转化为师生持久的人生信念,从而实现现代学校教育观的价值取向。领导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集体工作,要在正规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作人员的非正规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必要平衡,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正确处理好全体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和师生以平等的地位对话。
二、注重人的需要的满足,体现人文关怀
行为科学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理论研究者认为:人们各种各样的行为,都出自一定的动机,而动机又产生于人们本身存在的需要,满足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是激励人们的动力。一方面,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而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是激励的因素;另一方面,人的需要是按重要性的等级排列的,一旦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出现,并要求满足。这个进程是没有止境的,人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地生活和工作的。人的工作效率决定于人的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又取决于需要被满足的程度,而人的需要是否能得到合理的满足,又受到工作本身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自我实现”既是教学管理者自身的一种追求,也是师生需要的满足。
如何用更高层次的需要手段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管理人员普遍研究的课题。首先,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中要体现人文关怀。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管理方式上,要让师生参与其中,尊重师生的首创精神,让师生在参与过程中去思想、探索管理办法,达到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有效统一。其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将尊重师生的个性差异作为基准。学校要将尊重师生的个性差异作为制定制度规范的基准,保证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三,管理策略的谋划要以激发个体潜能为目标。学校要给师生提供一套富有激励功能、关注个体完善和潜能发展的管理制度,并通过有效的实施,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最后,管理模式的变革需要广大师生参与探索和实践。要让师生参与管理规范的制订和管理,使师生身兼被管理者、管理者双重角色,充分满足师生个体的归属需要和主人翁情感,并有效增强个体成员对整个群体的责任意识。
三、注重领导方式的研究,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中,领导是最主要的因素。高效率管理人员领导人的组织都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整个组织中每个成员是相互高度信任,目标一致,并有参与、支持完成目标的意识;第二,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有明确、合作的态度和正确的动机:第三,组织是一个紧密结合的、工作有效的社会系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支持,领导鼓励成员有效“参与”;第四,对成绩的总结,主要用来进行自我引导,而不是为了控制。也就是说,实行民主领导的组织成员对相互间的交际感到满意,他们表现得更有创造性和独立性。
要实现民主管理,首先要改变教学管理中对人的看法,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将人的组织行为作为讨论的重点,强调对人的行为的调查研究,恢复“人的尊严”或“人性”,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高度一致。教学管理人员在处理有关事物的过程中应更加依靠教师的合作和专业知识,倡导教师参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开展多学科协调研究,促进教学管理思想的繁荣。其次,必须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教学管理应弱化管理而增强服务,将管理师生变为服务师生,“领导者”应成为“服务者”,从而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要服务师生就要深入师生,倾听师生的心里话,解决师生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难题。重点解决师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急师生所急,想师生所想,以尊重客观事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增强教学管理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四、注重制度设计过程的科学性,合理配置资源
在制度设计过程中,要将一般管理规律、教育规律和学校的具体实际规律有机融合、统整,把握好刚性和弹性的“度”,妥善处理好教学控制与教学自由、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的矛盾,力争形成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个人心情舒畅的良好局面。增强制度的规范性。制度设计还要讲究规范性,语言简练、明确、具体、规范,逻辑结构清晰,上下衔接,各职能部门层次分明,分工明确,有标准的工作程序。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管理制度内部及之间应相互配套、相互协调,避免内容矛盾、前后不一、内容规定与程序保障相互脱节等现象的发生,形成规范、高效运转的合理资源配置。
五、对教学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
对教学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就是指借鉴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和方法,对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进行重组和优化,去掉冗余程序,减少工作推诿扯皮,提高工作效率,使教学管理中许多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数据化、高效化,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高度协调和教学管理流程的自动化运转。
六、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明确了解教学目标、教师的工作成效、学生的学习效果、班级之间、学校之间教学效果的差别,还要掌握学校培养学生的理想标准,学校的办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师必备的资格和工作准则。量化管理就是实施注重效率、成本,管理全过程。量化管理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调查、教学统计、教学测量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记录、统计、分析和比较,以利于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教学管理的岗位责任制、教师工作量的量化,标准化考试,学生品德的量化标准,各种统计技术、量表以及成本核算程序的运用,使学校教学管理由粗放化走向了集约化。提高了教学管理的功能和效率,为保证质量和效率、实施竞争和淘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据依据。
科学管理关心的是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组织更富有效率的问题,其视点在于组织结构方面。“人文管理”侧重点在于人的情感和其他的心理因素,强调人的需要。由于学校教学管理是由人、物资、教育媒介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目标下组成的复杂系统,并受外部政策和法律规定及广泛的文化等环境影响,各个学校情况不同,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并没有一套放之各种组织而皆准的方法。管理应该根据学校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具体情况对组织问题作出灵活处理。但是,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在学科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趋势影响之下,单独一种教学管理思想解决不了问题,教学管理思想也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融合,即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促进教学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叶文梓: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的价值变革.教育导刊,2008(04).
[2] 张芊,刘海燕.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设计中的缺失.江苏高教,2006(6).
[3] 张应强,高桂娟.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文化取向.高等教育研究,2002(6).
[4] 魏峻峰,王飞.论大学文化与管理制度的辨证关系.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