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要“说三道四”

2009-03-11 10:10梁兆松
少林与太极 2009年1期
关键词:有节血气肺气

梁兆松

古人将修身养性相提并论,融为一体,其中许多有益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说三”。其一是孔子的“三戒”。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委氏》)这里是说年龄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在少年时期,发育不成熟,切勿早婚、早恋,中医历来反对贪色纵欲,主张节欲以养精,藏精而健身。所以,“戒之在色”,对“少之时,血气未足者”是大有裨益的。中年时,是气刚任性、好胜善斗的年龄,所以应平心静气,和谐宽容,“戒之在斗”。“老而戒得”尤其值得老年人深思,“得”者,“获取、占有”利益之义也,老年人历经沧桑,深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只是一个过程”的道理,不要再竭力追求名誉、地位和金钱,如果贪婪无度,挖空心思地牟取个人利益,就会大伤元气,损身折寿。

其二是老子的“三去”论。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要去掉“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欲望和懒散状态。欲者,不可得而强求之,或已得而贪得无厌之谓也,谋名曰名欲,图财曰利欲,贪色曰色欲,皆身外之物,求无止境,或乱心,或伤身,此为养身之第一大患,故当节之,当去之,当寡之,而不可放纵。要保持思想纯洁,无奢望杂念,又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和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有所进取,形体不宜衰惫,精神不宜耗散,方可安乐延年。

其三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三有”。《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到人体要保持健康的三大要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饮食有节,就是要求吃饭有节制,时间有规律,即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过冷过热,不暴饮暴食,不挑食,不偏食,做到精粗兼备,荤素搭配。起居有常,即一日之中的起、食、劳、睡等,必须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做到动静结合,弛张有度。劳作有序,要因人而异,或做工,或务农,或读书求学,或处理公务,或操持家务。无论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在连续劳作之间要有适当的休息,用体和用脑要互相调节,用脑者要多做运动,增加活动量;用体者要注意休息,勿过疲劳。节饮食,慎起居,不妄作劳,则可强身延寿,安享天年。反之,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妄于劳作,则可加速早衰,使人夭折损寿。

二是“道四”。中医学有“四损”之说,即“心劳血损,脾劳食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在心的统领之下,各脏腑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才能健康长寿。如果受到突然的或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刺激,就会引起心神的过度活动而导致心劳,心劳则心气郁结,胸闷不畅,进一步耗伤心血,血不养心,则发生心烦失眠、心悸易惊;心血不足,血液运行不畅,容易导致血瘀,日久则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等。如果能做到“不贪得,不患失,不动情,不小气”则可防“心劳”,心不劳,则气血调和,血脉通利,自然可康寿延年。“脾劳食损”是由饥饱失调或忧思伤脾所致,主要症状有肌肉消瘦、四肢倦怠、食欲减小、食则胀满、大便溏泻等。“动为纲、素为常、莫愁怅”是防止脾劳的妙方,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少吃油腻,多吃蔬菜,能清理肠胃;质硬、煎炸、辛辣性食品,难以消化,助湿生热,应少用为佳;经常抑郁、忧愁、恼怒、悲伤等不良情绪,是诱发脾劳的重要诱因,因此,要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心胸豁达,和善处事,不为烦琐斤斤计较,不要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多费心思。“肺劳气损”是由肺气损伤所致,主要症状有咳嗽、胸满、背痛、怕冷、面容瘦削无华、皮毛枯槁等。少废话可保养肺气不受损,一个人若是经常喋喋不休地大声叫喊,就必然要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致使体内元气不足,外邪趁虚而入则百病丛生。有些人追求刺激,群聚一起搞恶作剧以取乐,狂呼乱叫,嬉笑不已,这样只会损精耗气,使人精神飞驰,血气流荡,变生他疾。“肾劳精损”是指由性欲过度损伤肾气所致。精损,男则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发须早白、牙齿动摇、阳痿早泄;女则冲任不固,气血逆乱,崩漏下血、白带绵绵、不孕或流产、早产,甚至精血亏枯而经闭成劳损之症。精损可造成诸恙缠绵,未老先衰,寿短命折,因此,贪色纵欲是养生保健的大忌之一。

猜你喜欢
有节血气肺气
体位干预对机械通气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分析
人到中年补肺气
6种食物能补肺气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
步李春华水墨画配诗玉韵
养肺要避开六怕
用有理有利有节谱写一曲反抗凌辱的赞歌
有理,有节,有序
黑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