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瑶 栾 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1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2.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在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设计理念:
这节课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设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思考、创造。因此,我以学生喜欢的“动物王国狮子大王开生日会”情境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进门闯关猜球游戏”、“猜前来欢迎的小动物”、“参观狮子大王家”、“给狮子大王设计生日礼物”等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师:同学们,这几天动物王国可热闹了,小动物们正准备给狮子大王开个生日party。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去。
师:那我们快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动物王国的守门虎说:“小朋友们,要想通过动物王国的大门得先闯我这关,我们来个猜球游戏吧。”)
师:要想打开动物王国的大门还得闯关呢,你们有没有信心试一试?
生:有。
师:那先来猜一猜,这第一个球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色、黄色、蓝色……(出示课件:红色球飞出。)
师:真棒!继续加油!
生:红色、绿色……(出示课件:黄色球飞出。)
师:下一个呢?
生:红色、黄色、蓝色……
(出示课件:红色球飞出.此后学生越猜越准。)
师:真了不起!你们是怎样猜的,猜得那么准?
生:我发现球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一个红的,一个黄的,这样有顺序出来的。
师:你是这样想的,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同学们请看,像这样。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重复出现的,我们就说这种排列有规律。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排列很有规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亲自观察,寻找规律
师:刚才你们就已经找到了球的排列规律,胜利闯关!看,动物王国的大门已经打开了狮子大王和小兔子、小花狗来欢迎我们了。同学们快和它们打声招呼啊。
(出示课件:动物王国大门打开,小动物出来。)
生:狮子大王好!
师:狮子大王一共带来了8只小动物,它们可是排着有规律的队伍出来的。
生:不是8只,才6只。
师:可不是,那两只一定淘气地藏起来了,你们快来猜猜它们是谁?
生:是小兔子和小花狗。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前面都是小兔子和小花狗,所以我找到了规律。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出示课件:小兔子和小花狗走出来。)
师:你们真棒,又找到了小兔子和小花狗的排列规律。在狮子大王家里藏着的规律更多,你们想不想把它们都找出来?
生:想。
师:我们现在就去狮子大王家里找规律。谁找到了?快和大家说说。(出示课件:狮子大王的家门口。)
师:谁找到了?快来说说。
生:我找到了树和花的排列规律:1棵树2朵花,1棵树2朵花。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我找到了栅栏的规律:1根高的3根矮的,1根高的3根矮的。
师:你们也找到了吗?又一个规律被你找到了。同学们,如果我想在后面插几根栅栏,应该放什么形状的呢?
生:应该放1根高的3根矮的。因为前面的规律就是这样的,如果不这样就不能形成规律了。
师:谢谢你们时刻提醒我要找规律。看来,狮子大王很喜欢有规律。我们再去它的家里看看。(出示课件:狮子大王的家。)
师: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找一找、比一比,看谁找到的规律最多。(同桌互相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哪些规律?
生:我找到了蜡烛的规律:1根红的3根绿的,1根红的3根绿的。
师:这是颜色的变化规律。
生:我找到了彩旗的规律:一面红的,一面黄的,一面紫的,一面红的,一面黄的,一面紫的。
师:这也是颜色的变化规律。
生:我找到了灯笼的规律: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师:这是形状上的变化规律。如果后面再挂2盏,应该怎么办?
生:挂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师:你们同意吗?也就是说一大一小是不断出现的。
生:同意。
师:谢谢你利用规律解决了问题。你们经过仔细观察,在狮子大王家里找到了那么多规律,有颜色上的、形状上的,还有数量上的,真了不起。那么现在再请你们看看身边,能不能找找哪些物体的排列很有规律。
生:我发现了黑板上贴的笑脸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一个红的一个黄的。
生:我发现了黑板上贴的还有一朵花一个太阳,一朵花一个太阳,依次排列。
师:你们就像这些娇嫩的花朵在太阳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生:我还找到了桌子和椅子的排列规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师:你是个细心的孩子,能找到身边的规律。
生:我这一排是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
师:你也是个爱观察的孩子。我们看看还有哪一排也是这样的规律。
生:第一排、三排、四排、五排。
师:那第二排怎么不是呢?
生:因为他们排列没有规律。有两个女生挨在一起了。
师:怎样调整也能让它具有这样的规律呢?
生:把一个女生换成一个男生。
生:一年四季也是一种规律,春、夏、秋、冬,总是这样的。
生:红绿灯、斑马线、12生肖……
师:说对了!你们都是爱观察的孩子。同学们,老师相信学完这节课之后,我们再去观察生活,一定会找到更多的规律。我们这次去动物王国,认识了规律,又找到许多规律,收获可真多。老师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向你们表示祝贺。(教师有规律鼓掌。)
生:老师,我发现了你鼓掌2下慢,3下快。
师:我再拍拍,一起来。
(生一起随着老师拍手。)
师:你们能不能也像我这样创造出有规律的声音呢?
(生拍手1慢2快、1慢2快……)
师:同学们,我们和他一起拍手。
生:我还可以学小动物叫:喵喵喵、汪。喵喵喵、汪。
生:我还能编一套有规律的舞蹈动作。(生左右地运动起来。)
师:你们太厉害了!能创造出这么多规律,将来一定能成为音乐家。
三、利用学具,排列规律
师:同学们,狮子大王看见你们这么聪明,想邀请大家去参加它的生日party,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我们就这样空着手去合适吗?老师有个建议,狮子大王很喜欢有规律,我们就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为它准备一份礼物,让这份礼物里面含有一定的规律,然后送给它,给它一个惊喜,好不好?那现在就小组合作开始准备有规律的礼物。
(生动手拼摆,并将作品贴到黑板上。)
师:哪个小组同学到前面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礼物。
生:这是我们小组的礼物,规律是:ABBABBABB。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们能不能把ABB之间隔开一段距离,这样大家看得更清楚一些。
生:谢谢你,我们小组会改正的。大家再仔细观察,还能从这些字母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老师从右往左看还能看出BBA BBA BBA的规律。
师:你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发现规律,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其他小组的作品是不是都有一定的规律呢?
生:都具有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太有创意了!狮子大王一定会很喜欢这些礼物的。看来物体如果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这样看上去就很漂亮。现在就让我们拿着漂亮的礼物,排着有规律的队伍出发吧。
(按着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的规律站队。但是多出来2名男生。)
师:你们两个帮老师拿礼物好吗?我们出发吧!
四、下课结束
评析:
本节课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合理创编教材,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愉悦、充实、收获的氛围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与快乐。
1.让学生主动探究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找规律”这一课,教师设计了猜球游戏,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
2.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从观察动物王国的欢迎队伍到狮子大王家里做客,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发现其中蕴涵的相关规律,从开始的直观认识,到理性理解,并能够通过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发现规律可能出现在颜色、形状、数量上等等。而这些思考的过程也有效促进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对规律的寻觅中,真正感受了数学知识给生活带来的益处以及无限的美感,体味“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时时收获”。层层精心的设计使一节概念教学课上活了,学生在玩中体会到了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列。
3.让学生感受到规律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美和作用。学生利用声音、动作或其他,设计出一种规律,此时的学生因为老师的鼓励再次兴奋起来,并重新积极参与到课堂思考中来。学生利用舞蹈动作、小动物叫声来展示规律,通过各种不同的观察角度,展现自己的个性。此时课堂是快乐的海洋。动静结合的应用活动更是将本节课推向高潮。
4.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
课的最后为狮子大王设计有规律的生日礼物。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设计。从设计规律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内化,感受到乐趣、美的享受,也培养了创新意识,发散了思维,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也让我们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
总之本节课从学生的积极投入,到课堂知识的生成和学生学习的反馈体现了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享受数学,在活动中思考,在操作中感受、体验。
个人简介
王瑶小学高级教师,哈尔滨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数学学科骨干教师,道里区学科带头人。曾先后在全国优质录像课评选、省课堂教学技能展示、市“苗苗杯”大赛中获一等奖。她的课堂教学形成了“思辨固本、情智合一”的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