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皮影造型艺术的整理与研究

2009-03-06 05:18
山花 2009年4期
关键词:影人皮影戏皮影

孙 杰 李 引

皮影戏是我国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优秀的戏曲剧种之一。皮影艺术起源于何时,民间传说不一。其中以殷商说为最早。但确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是晋代《搜神记》一篇文中载有的“ ┅┅汉武帝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 ┅┅ 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之段落。说的是西汉武帝年间,帝妃李氏病故,武帝思念,术士齐翁在宫中设帐,点红烛,帝坐其中,霎时,见李夫人翩翩而来,安慰了武帝思念之情。其后,宫妃用纸为影,逗太子取乐,民间仿效流传,逐渐形成了皮影戏。文中所述李夫人的帷幕灯影场面,当是影戏艺术早期的雏形。

皮影戏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已盛行于宫廷市井,皮影的雕刻的行业,南宋时临安已有,当时先为素纸刻镂,后为彩色羊皮刻镂。元代开始传往南亚及欧洲一些国家。明清之后,皮影戏剧日趋丰富,雕工技术更加精细,并将纸皮改为驴皮或羊皮。现在唐山皮影遗留下的影人最普便的是驴皮刻制的影人。至清末,皮影戏盛行全国。明清时代,河北滦州皮影异军突起,进而形成了皮影艺术的东、西两大主体派系。

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观赏的幕影艺术,国外学者公认中国皮影戏是近代电影发明的先行。早在1781年,德国文豪哥德就用皮影戏来庆贺他的生日,使得宾客惊喜兴奋不已。后来的卓别林也对中国皮影戏艺术给予过高度的评价。2006年6月,唐山皮影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唐山皮影戏中影人造型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唐山皮影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队舞百万兵”的简约、方便的随意性是其艺术特点。对于皮影造型艺术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皮影艺术的造型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精髓。制作工艺与造型样式都别具一格,其戏剧化的造型程式与雕刻手法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的贡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唐山皮影影人造型多侧重于侧面的形象表现,在透视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在影人的处理上大胆夸张,造型一般以平视为主,兼具仰视与俯视;往往一具影人与一影窗影人都是多视点矛盾的统一体,唐山皮影人物造型头大身小,身段上宽下窄,手臂过膝。人物高度的典型化与戏曲化,“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忠奸分明,易于识别。

唐山皮影造型的主体影人头楂、影人戳子(身子)与切末造型,一般较大的影班有影人戳子200至300件,头楂约为1000到3000个。小的影班有影人戳子100多件,头楂约为400到600个。戳子根据男女文武角色的不同分为袍、靠、掩、衫、褂、铠、衣、流淌等多种类型,各类型造型样式完善讲究,装饰图案各有不同,与中国传统戏曲服饰造型同出一辙。唐山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还有大量切末造型,包括桌椅床凳、车船马轿、军帐兵器、龙凤禽兽、花树虫鱼、山石门景、亭台殿阁、城桥寺塔等场景,其造型考究,处处流露着鲜明的皮影艺术特色。

影人头茬的分类根据影人的脸谱、唱腔而分为髯、生、小、大、丑,对于缺少皮影人知识的人提供了极大定的方便。

髯行——老生,形象与声行一致,在生行的基础上添加胡须,分为“三尖”“黑五绺”“白五绺”

生行——广泛采用五分侧面像,阳刻留线,以线的方式表现脸部造型。典型的表现手法是五官以外的面部全部镂空处理,以直线构成脸形,鼻尖口小,鲜红点唇,若有若无,秀婉妩媚。眉向上曲挑与眼尾连通,通天直鼻,下颌角化,口的表现为小口上挑的方式,整体造型精巧俊美。文生书生气十足,温和典雅,文人雅士的清秀文静;武生英武强勇武生英俊威武,雄姿英发。红净采用生行的演唱方式,阴刻留脸,红脸、蚕眉、凤眼,是忠义的形象,这与关帝庙里关公的面部形象是高度统一的,也从侧面反映了老百姓对于忠义人物的景仰与爱慕。

小行(旦行)——旦行与声行的造型基本一致,由于女性额骨比较突出,在造型上上额较生行稍稍向前弯曲。生行与旦行在唐山皮影中多为正面人物,在造型上汲取了庙堂中观音菩萨的形象。这与皮影的起源的传说与观音菩萨有关是脱离不了关系的,也反映了神在民间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旦行与生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旦行任务多留有刘海,同时佩带耳环。发式也是旦行的重要特征之一,闺阁少女梳辫子,已婚妇女盘头。

大行——人物造型夸张大胆,一般突出额部的饱满圆滑,浓眉环眼,个性突出。大行的人物在表现上为黑、白、红、绿脸。白脸奸邪,以阳刻呈现脸部造型,面部肌肉狰狞,眉头紧锁,扫帚浓眉,凶奸之态十足;绿、红、黑脸都采用阴刻留面造型,造型粗犷,人物性格随脸色不同而有所不同,在造型的总体特征上与神像里的阎君,凶神的形象同出一折,与庙堂文化密不可分。人物形象特征鲜明。毛净,大行里的青年人物,为黑绿脸,浓眉大眼,天庭饱满,粗犷刚毅,青年男子特有的猛劲在这一行中体现的尤为充分。

丑行——是皮影系里的丑角。多为阳刻留线造型,与生行不同的是山根向内弯曲,眉开眼笑,上下眼脸分明,眦牙笑口,唇舌分明,喜像十足,幽默滑稽风趣。阴刻的丑形在唐山皮影中也比较常见,处理上畸形夸张,极近丑化之能事。

民间影匠们对头茬进行“分包”放置。一般分为八个包,即:

官头王帽包,包括皇帝、朝中和地方文武官员。

帅盔扎巾包,包括元帅及各等级武将;扎巾中的为软扎巾和硬扎巾。

反王扎巾包,这里包两类,一是反国的国王和武将;(反王帽类似中原朝廷的样式相近,但脑后有狐狸尾或戴雉尾加以区别,;反国扎巾一般脑后狐狸尾中有一条辫子。)二是中原占山为王的山大王,俗称“山贼” “毛寇” “草寇”。(山大王一般也用反王帽,女大王则是风凉帽加狐狸尾,脑后戴雉鸡翎,山大王的站将与元帅帐的下软扎巾样式相近,只是帽下加狐狸尾。)

文武生包,包括文武公子、武举、软罗帽、硬罗帽、员外、小老儿和毡巾(如店小二)等。

文武旦包,小旦、老旦、武旦、官旦凡是女性头茬均属此类。

神妖鬼头包,从上天玉帝诸神、西方诸佛、龙王水府、妖怪以及阴司从阎君到小鬼均属此类。

手包,主要是选好准备演出用的头茬和比较常用的头茬与物件。

吉祥包,是皮影中用于唱“愿影”与“喜影”专用的影人与彩片。

以上是过去民间影匠为“挑茬子”(照影卷的人物出场要求选头茬)方便而区分的类别,能够准确说明“影人”的身份。

皮影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有许多工艺技巧。唐山皮影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制皮、画稿、镂刻、敷彩与罩油、缀结合成与镇压等几个基本步骤。

一、制皮

唐山皮影均以上等驴皮作为刻制原料,因为驴皮质地特点鲜明,透光性强,在冀东地区取材容易。

驴皮的制作工艺是在驴皮选好后,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3至5天,取出撑於木架之上,用特制的刮刀刮制:分别刮去驴毛与里皮的肉渣,并逐渐刮薄,直到皮刮薄泡亮为止。刮时一定要注意使皮子厚薄均匀,手劲要轻而稳,以免损伤皮子。 刮好的皮子还需要特定的浆皮处理,最常见的有热水桨皮矾水浆皮两种。

二、画稿

制作皮影时所用的画稿称为“样谱”,是历代艺人们相传的设计图稿。画稿前对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於头、胸、腹这些显要部位;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於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这样既可节约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质量,同时也使皮影人物形成上轻下重,在挑签表演和静置靠站时安稳、趁手。描图样是用钢针笔达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分别拷贝、描绘在皮面上。

三、镂刻

雕刻刀具艺人员们十分讲究,一般有硬刻与软刻两种。雕刻艺人巧设摆布,转换刀口,运用阴雕阳镂,阴阳交错,明暗相辅的手法,才能镂刻出不同一般的影人。唐山皮影以线刻见长,雕镂精细、刀法犀利多变、造型夸张独特、线条流畅清新,极富装饰性。在雕刻刀法上,拉刀、推刀、回转、顿挫、明刀、暗刀等讲究颇多。唐山皮影以线刻见长,雕镂精细、刀法犀利多变、造型夸张独特、线条流畅清新,极富装饰性。在雕刻刀法上,拉刀、推刀、回转、顿挫、明刀、暗刀等讲究颇多。

雕刻线有虚实之分,还有暗线、绘线之分。虚线为阴刻,即镂空形体线而成,皮影多为这种线法。实线保留形体轮廓挖去余部,为阳刻,多用於生旦、须丑的白脸,凡白色的物体都用阳刻法。虚实线沿轮廓的两侧刻出断续的镂空线,多用於景片建筑的刻制。暗线则用刀划线而不透皮。绘线是以笔代之,以表现细致的物体。

四、敷彩与罩油

唐山皮影的色彩应用是中国传统色彩组织方法的典范,它大胆粗犷,鲜艳而热烈。唐山皮影的色彩与中国的五行学说相互对应,采用红、绿、黑、黄、白表现影人的所有色彩,(其中黄为驴皮本身着油后的颜色,白为镂空的部分)。颜色互相不调和,但可以进行深浅的晕染处理,通过雕刻的刀口界定色彩,构成了独特的色彩调和体系,独树一帜。一般影人的头面称头楂,影人的头面称为头楂,表现不同人物性格,一般黑表示刚毅、红表示忠烈、绿表示灵怪与草莽、白表示俊美(亦表示奸猾)。以浅深浓淡、勾勒烘染的手法,表现不同的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异采纷呈。

罩油是用熟桐油涂覆影人表面一层,油料是用熟桐油,涂油的方法是两手手心涂上桐油,搓磨均匀后两手同时从两面合拍影人。现代艺人则用明漆代替。

五、缀结完成

皮影人物是影戏主体,它的结构是颇具巧思的。为了动作灵活无碍,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个部件。

皮影人物各个关节部分都要刻出轮盘式的枢纽,叫做“花轮”或“空花”,老艺人则称“骨缝”,以避免肢体叠合处出现过多重影。连接骨缝的点叫“骨眼”。骨眼的选定关系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选择恰当会有精神抖擞之相,反之则显得佝偻垂死,委靡不振。选好骨眼后,用驴皮刻成的枢钉或细驴皮条搓成的线缀结合成,十一个主要部件就这样装成了一个完整的皮影人。为了表演的需要,还要装置三根竹棍作操纵杆,也就是签子。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卧、躺、滚、爬、打斗等百般姿态。

唐山皮影戏的人物造型与唐山民间剪纸艺术都是以影像作为基本造型依据的艺术,其轮廓造型,夸张的纹样装饰,疏密相间,虚实有致,雕镂刻工精巧缜密,色彩明快醒目,生动地表达了剧中不同人物的相貌、身份、性格和衣着,加上演者的扦头功夫,这些本来硬梆梆的驴皮影像竟然栩栩如生,令人着迷。

皮影雕刻艺人在浩瀚的民俗文化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形态中汲取营养,创造了精妙的造型样式,其中涵盖大量可供艺术教育利用的造型方法与手段,无论是设计构思还是形式表现,对与现代的美育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以民间工艺美术为美术教育的切入点,不仅仅可以学习民间工艺美术中所反映出的美术形式和工艺技法,更重要的是可以体察学习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去理解中国劳动人民在苦难重重的生产生活环境中的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从而生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树立和形成历史责任感和对于文化遗产的继承发扬。

【2008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计划项目《唐山皮影造型艺术的整理与研究》编号SZ080809】

参考文献:

[1][晋] 干宝著.搜神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孙 杰(1962—),男,河北沧州人,廊坊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美术学。

李 引(1977—),男,河北省秦皇岛人,廊坊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平面设计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影人皮影戏皮影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月光皮影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影人姚晨
皮影的来历
皮影戏
影人漫像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