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裕
心理场或心理生活空间是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勒温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
课堂教学互动中的心理场作为课堂教学氛围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因而必须有意识地建构并使之趋向理想状态。但是。教师外加的刚性的直接控制,不可能与学生形成心理同构。因为,心理同构是在本人不自觉的状态下自我调节而成的。所以,我们对课堂教学互动中心理场的控制也只能是间接的,富有弹性的。
笔者以为,科学地运用心理效应可以促进课堂教学互动,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心理场。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了其他人物产生相应的因果反应或者连锁反应。同任何事物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正确掌握和利用心理效应以促进积极的课堂心理场形成,使心理效应嬗变为教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
1、目标性
课堂互动活动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教学目标,活动的程序也应当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活动结果虽然具有生成性和非预期性,但是活动的目标却可以事先预设。这样的“心理场”形成于一定的需要和问题导向,容易激发学生情绪饱满地参与课堂互动。案例:本校许老师应用“等待效应”教学文言文,师生在互动中达成共同的教学目标,不期然而然地形成了心理同构。
由于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心理现象称之谓等待效应。
在学习《隆中对》《出师表》前,为了让学生对“三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许老师给学生放映电视《三国演义》片段,反复播放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观看易中天品三国的录像资料。在精彩的画面冲击和现代感十足的评说中,同学们燃起了争向借书、买书的热情,期待新单元的学习。在学习这两篇文章的同时,许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读三国原著,讲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一篇篇读书笔记诞生了,这里有词句摘抄、故事梗概,更有“吾辈评三国”,虽稚嫩但不乏个性化的见解。显然。这样的学习再也没有背诵的枯燥,翻译的机械,学生们在饶有趣味中轻松地学习文言文。
本案例互动的内容与形式十分丰富,许老师应用“等待效应”确定的课堂互动活动目标,直接指向解决本课教学任务中的一个具体的问题,即增加学生学习《隆中对》与《出师表》的背景知识,激发兴趣,从而更好地导入新课。由于互动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因此活动过程走向有序,实效显著。
此时的学生和教师已达成心理默契,和谐共振的心理场引发了互动高潮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让学生活跃的,同时也是令人愉悦的。
2、情景性
“心理场”的营造总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沉浸其间,引起学生的参与动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的“心理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驱动力。
案例:本校任老师教学毕淑敏的《其实我很重要》时,应用了“预热效应”激起了学生参与的动机。
所谓预热效应,即大家交流想法与互相启发的气氛,会使一个人对本来不太关注的问题发生兴趣,产生深入研究的念头。
任老师一上课并不急着导入新课,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感知”,并就课文进行质疑。
学生提问举隅:
①文章一开始用排比的方式,一口气说了多个“我不重要”,有什么作用?
②人们为什么不敢说“我很重要”?
③作者为什么说“我很重要”?
④作者从哪几个层面揭示出“我很重要”?
⑤“我很重要”与“我最重要”(“惟我独尊”)是否相同,为什么?
⑥作者对生命的独特理解,给人什么样的启迪?
学生发言踊跃,“预热”效果显著。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从学生需要出发调整了“课堂预设”,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
“心理场”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所接受的视听信息的质和量。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课堂互动的问题情景能给学生以生成性的空间,如果是生成性不大,学生的创造性就受到抑制,能动性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其实我很重要》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因为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这的确是个问题。二是课堂互动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到了七年级以后,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实践表明,中学生对展示思维水平类的课堂互动活动兴趣较高。学生初读《其实我很重要》后问题多多就是明证。三是问题情境设计要体现新、奇、趣,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新就是要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奇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趣就是课堂互动活动要富于趣味性。学生们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其实我很重要》进行质疑。所提的问题富有情趣;大家互相启发、互相诘问,产生许多悬念与期待。
为了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任老师十分关注教学互动中生成的心理场。在整个启发、引导过程中,老师能敏锐地把握学生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流程的疏密、教学节奏的张弛,适时掀起教学波澜。这种心理场。是由学习者个体心理合成,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每个学习者不可能不受其影响而重新思考与调整自我。
3、整体性
“心理场”的构成不是几个相关因素的简单累加或随意捏合,而是需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整合成一体。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喜欢设计花哨、热闹的课堂互动活动形式,学生因此不能平心静气地思考和体验;有的教师习惯于侃侃而谈,全然不顾及学生的思维状态。其实,师生任何一方的不到位都会影响“心理场”的整体性。此外,作为积极“心理场”的两极,双方也是一个在情感、意志、精神上相依、相融、共振、共鸣的和谐整体。
案例:朱自清的《春》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可初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这篇课文。“超限效应”提醒本校任教的陈老师思考——虽然名篇不厌百回读,但学生会不会因为同一篇课文一再学而产生腻烦心理呢?
所谓“超限效应”,是指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的刺激会引起极不耐烦甚至反抗的心理现象。于是,陈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另辟蹊径,其中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美文赏析。
老师要求学生:重读《春》,你有没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呢?譬如对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也可以是一种写法、一种修辞、一种意境、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表述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格式进
行:文中的“——”,本来我是这样认为的:——,现在我又有了新的(体验、理解、看法等):——。
有个学生说,文中“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本来我是这样认为的:“红”只是一种单纯的颜色,现在我又有了新的体验:“红”既表现了太阳本身是温暖的,又表现了春天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能给我们送来温暖的太阳自然是让我们的心中充满欢喜之情的,所以,“红”这个词,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的描写,更传达出作者喜爱春天阳光的感情。这个词,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心理效应的应用,决不是简单的公式套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课堂互动的促进者,不仅要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而且要避免其消极影响。陈老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合理地生成了新的目标和新的结果,让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深层探究。所以,课堂上一旦形成积极的“心理场”,学生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就会表现出对教学的向往感、认同感和全方位的投入,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其实心理场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因为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处于严密控制状态而具有外张力。这不应看作是“节外生枝”,相反地,它为教师随时调整心理场的相关因素并予以有机的统摄创造了契机。关键是如何正确地相机而动,从而保证积极心理场的整体性。
积极的“心理场”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智发展的规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相容,学生产生满意、上进等积极的态度与体验。这样的课堂心理场,必定使学生学得愉快,对老师而言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消极的心理场,学生则思维抑制、心不在焉,课堂气氛沉闷。
而心理效应只要运用得当,就完全可以引发积极的“心理场”形成!
心理效应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心理规律,它是有因果关系、规律化的心理现象。应用其创设积极的“心理场”本质上是运用了启发式策略解决问题。所谓启发式策略是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或者可以说是有助于人们找出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提示或经验估计。当学生明确了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目标间的空隙后,教师要帮助他找到填补空隙的方法,即应用心理效应给予正确的导向,使问题的知觉方式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尽量接近。
当然,理解与应用心理效应是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利用它的积极面,避免它的消极面,这有赖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特定的教学情境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