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明 汪国萍
摘 要:根据Halliday的语言元功能理论,任何语篇都是三种元功能的构建体。因此,理想状态下,英汉语篇翻译应当实现三种元功能的对应。但由于源语与目的语语境存在着诸多差异,实际翻译中往往无法实现这一点。这就需要译者根据语篇的目的性,分析语篇的主导功能,实现主导功能的对应。本文以英国经典童话作品Alice in Wonderland中的“尾诗”以及三个汉译本为对比分析语料,验证了主导功能对应对于语篇翻译的重要性。
关键词:元功能;主导功能;对应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544(2009)01-0109-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Hallidays theory of metafunction,a text is a composite entity of three metafunctions.Therefore,an ideal translation is expected to realize equivalence in all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of the source text. However, this is often not possible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xts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arget text. In that cas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translator to find out the chief function of the source text by exploring its intentionality and strive to achieve equivalence in the chief function in transl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metafunctions between the “tail story” in Alice in Wonderland and its three Chinese versions, which serves as an evidence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equivalence in the chief function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Key words: metafunction; chief metafunction; equivalence
1.引言
Halliday(1994/2000:179)认为, 任何语篇都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构建体,同时体现三层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认为,翻译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两个语篇——源语和目的语语篇——都同时体现这三层意义。这也就意味着翻译实际上是对源语篇的三种功能进行解读,然后在目的语中利用这三种功能构建一个新的语篇。因此,在理想状态下,译文应实现原文三种意义的对应转换,因为“翻译既然处理的是具体的文本,而文本,作为对语言系统的使用,必然体现三种语言功能,所以,……要实现对某一文本的完全翻译,就自然要求做到对原文三种意义的对等转换”(司显柱 2005)。胡壮麟(1989:188)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好的译文需在这三种意义上都与原文对等。”由此看来,在翻译中能否实现三层意义的对应转换,取得两种语言的元功能对应,可以作为翻译得失评价的一条重要参照标准。
但是,要在翻译中实现三层意义的对等转换只能在“理想状态”下才能实现。因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源语语篇和目的语语篇在语境上存在诸多差异,很难同时实现三种意义上的对等。那么,如何用一种语言形式再现另一种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三层意义呢?笔者认为,由于语篇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语篇的目的性(intentionality)(Beaugrande 1981:6),任何一个语篇都会根据其目的性突显其主导功能。因此,译者有必要在着手翻译之前,首先对源语篇的目的性进行分析,确定语篇的主导功能,然后对语篇的三种元功能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以便在翻译中尽量恰当地处理三层意义的转换,实现主要功能的对应。
本文选取英国作家路易斯•加乐尔(Lewis Caroll)的经典童话作品Alice in Wonderland中著名的尾诗(tail story)及其几种汉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不同译本对三种元功能及其意义的处理中分析译文的得失,考查主导功能对应的重要性。本文选作对比对象的汉译本①分别是:1)陈征一译,《艾丽丝漫游奇境记》(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以下简称“陈译”);2)王永年译,《爱丽思漫游奇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出版(以下简称“王译”);3)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商务印书馆,2002年出版(以下简称赵译)。
2. “尾诗”的主导功能分析
Alice in Wonderland是一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出版于1867年。作品充满了奇妙的想象,看似荒诞不经,却又充满了人生哲理。这部作品于1922年由我国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第一次译成中文时,几乎完美地保留了原作的诙谐、幽默和丰富的想象力。近年来,虽然新的译本层出不穷,但赵元任先生的译本仍然被研究界公认为最佳的译本(王林 2003)。赵先生采用童谣的形式对原著中荒诞诗的处理更是令人叫绝。
原著中共有十首荒诞诗,是作者戏仿当时一些著名的说教诗创作而成。这些荒诞诗对现实生活加以揶揄,荒诞不经,却又妙趣横生,其意义和这部作品本身的意义一样,不在于给读者以成人世界的“意义”教诲,而是通过“制造巧妙的文字之趣,对现实生活中的严肃事物加以揶揄”(吴其尧 2004)。原著第三章末尾出现的“尾诗”,就是其中的一首。主人公爱丽丝对老鼠如此害怕猫和狗非常好奇,一再追问原因,老鼠便通过诗歌的形式讲述了这个悲惨的故事(tale):“Mine is a long and a sad tale”。作者在这里却故意让爱丽丝将“tale”听成“tail”,因此,讲述故事的诗歌在爱丽丝的脑海里就排列成了尾巴的形状,从而使这个故事显得荒诞不经,却又滑稽可笑。该诗排列因此状如鼠尾,将荒诞诗和图案诗融为一体,加之语言富有节奏韵律,生动而有趣。
由此看来,作者创作这首诗的主要意图并不在于向爱丽丝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一方面通过老鼠的语气传达态度和情绪,体现狗与鼠之间的角色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这首荒诞诗的语言形式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故事的趣味性,让小读者领略其中的童趣。因此,从语篇的目的性分析来看,尾诗的主要功能不在于表达概念意义,而在于表达其人际意义。同时,其语篇意义也是作者意欲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
3. 三译本与原文的人际功能对比分析
通过对原文目的性的分析确认了尾诗语篇的主导功能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韩礼德的语言元功能理论,对源语篇和译文语篇的人际功能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按照韩礼德的理论对三种译本进行小句切分。为方便起见,我们将三个译本中的投射句均作为独立小句处理,因此陈译和王译可分为17个小句,赵译和原文各分为15个小句。小句断句和排列顺序参见表1。
然后,我们将逐句对原文和译文的人际功能进行对比。
3.1 概念
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语气的选择表达自己的主观态度或意愿。说话人通过人际功能实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推断和态度、意愿,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次功能还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胡壮麟 2005:115)。语气系统(mood)和情态系统(modality)是实现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人际功能还可以通过呼语的使用(Martin & Matthiessen 1997:59)以及词汇语法手段实现的评价意义来实现。因此,我们将从语气、情态、意态、呼语以及其他词汇语法手段来对比分析英文原文及其三种译文的人际功能。
3.2 语气系统
语气系统由语气成分实现,包括主语和限定成分。语气通常分为陈述、疑问和祈使三种。说话人根据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以及交际任务选择不同的语气实现人际功能。根据Halliday(1994/2000:68-9),交际中的主要角色为:1)给予;2)求取。交流物为:1)物品和服务;2)信息。不同的交际角色和交流物组成四种最主要的交际任务,见表2:
首先,对比分析原文与各译本的语气。原文体现的主要交际任务是狗儿命令鼠上法庭,并提出自己当陪审和法官,因此主要是完成命令并提供服务。根据这样的任务,原文主要选择了祈使句和陈述句。其中,作者使用了两个祈使句,“Let us both go to law”和“come”,均出自狗之口,以及多个表示强烈意愿的陈述句,体现狗盛气凌人的态度。而三个译本中的祈使句或反诘句也都出自狗之口,符合狗与鼠之间的角色关系。但表现的程度各不相同。陈译使用了4个祈使句,其余均为陈述句式;王译使用了2个祈使句,其余均为陈述语气;而赵译使用了5个祈使句和1个反诘句。因此,从句式上看,赵译中狗的命令语气更为强烈。但赵译使用的祈使句大大多于原文。那么他表现的狗儿的态度是否过于强烈呢?我们再来看看情态和意态的表现情况。
3.3 情态系统
情态系统主要包括情态和意态,指说话人对所讲内容的成功性和有效性的判断,或说话人在“提供”中要求受话人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表达的个人意愿。情态主要指介于命题(proposition)的是与否两极之间的可能性或频率,可以用动词词组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如will)来表达,也可以用表示概率(如probably,possibly)或频率(usually,sometimes)的情态副词来表达。意态表示提议(proposal)表达的不同程度的义务和意愿,也可以用动词词组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如will,should),或谓语中的被动词组(supposed to)或形容词(anxious to,willing to)等表示(Halliday 1994/2000:89)。
由于原文主要表现的是狗儿对老鼠的命令,因此较少涉及情态的使用,而主要通过意态手段来表现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文中只有一处使用了情态副词,即老鼠说的唯一一个小句“Such a trial...would be wasting our breath”中“would”在这里是情态副词,表现的情态意义则是较低的可能性。并且该句主语为第三人称,体现的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语气。这表明老鼠非常惧怕狗儿,小心翼翼地表达自己的反对。但这个情态副词表现的情态意义在三个译本中都没有体现。
原文较多使用了意态动词。在13个陈述小句中,共使用了6次意态动词, 其中5次“will” 和1次“must”都出自狗“I”之口。根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will”表现的是主语的意愿,而这5句的主语都是“I”(狗),因此表现的是狗儿的主观意愿,且连续以排比句的形式出现,语气强烈。“must”表现的是说话人认为受话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语气非常强烈。因此,这6个意态动词体现了极其主观的语气,表现出狗强迫老鼠上法庭的强硬态度。由此看来,原诗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反映出狗与鼠两个角色之间的激烈冲突。
陈译使用了意态动词“要”,对应于狗儿第一次所说的“will”,表达出狗儿的意愿,“不准”对应于第二次的“will”,语气强烈。但对于后3次出现的“will”则分别用了“就是”以及省略的办法进行处理,将原文改为陈述客观事实的语气,弱化了原文体现的意愿和命令语气的强烈程度。王译对于前两个“will”的处理与陈译相似,而对于后三个“will”则分别用了“来”和“由”等动词,也降低了原文表现的情态意义的强烈程度。赵译没有使用情态副词或动词,也没有使用意态副词或动词,但该译文将原文通过意态动词表现的意愿通过语气强烈的反诘句和祈使句表现出来。而对于后三次出现的“will”,译者直接用“判官陪审我一人当”来表现,语句干脆利落,掷地有声,不容辩驳。
综上所述,陈译的祈使句虽比原文多两句,但意态动词使用的频率大大低于原文,从而降低了语气的强烈程度。王译的句式与原文最为接近,但其意态动词的使用频率也明显低于原文。赵译对句式的改动最大,虽然没有使用表示情态或意态的词语,但通过句式的选择突出了狗与鼠之间语气的强烈对比,“火儿狗”趾高气扬、恃强凌弱的气势得到了生动的再现。
3.4 呼语及其他词汇手段
人际功能还能够通过呼语和动词的选择来实现。三译本都只在第10小句出现呼语。陈译和王译均直译原文“dear sir”为“亲爱的先生”,表现的是老鼠谨小慎微的语气。而赵译连续使用两次呼语“狗儿”、“爪子手儿”,均表现强烈的愤怒之情,突出狗鼠之对立。我们还可以根据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对动词体现的情感态度进行补充。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是对韩礼德的语法系统的补充,他认为不仅名词、形容词、副词可以进行评价,动词也可以表示情感意义(转引自任绍曾 2003:39)。三译本中动词使用有三处较大的差异。第1小句陈译、王译分别用“碰见”和“见”对应原文的“met”,两者均为中性词,而赵译用贬义词“逮着”,表示“狗”对“老鼠”的凶狠。第2小句赵译的用词 “充”是对原文的添加,也是个贬义词,体现的是蔑视的态度。第12小句陈译、王译分别用了“浪费”、“白费”对应原文“would be wasting our breath”,表示老鼠的反对,赵译相对应的小句在第11小句,“老鼠”直接用祈使句“告人无凭作罢”表示抗议,突出了两者的对立。
根据人际功能的对比分析发现,赵译实现的人际功能相对于其他两个译文来看,更接近于原文。那么,其他两个功能实现的情况如何呢?
4. 概念功能对比分析
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反映现实世界的心理图像,使人们理解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功能。其最重要的语义系统就是及物性(transitivity)系统,由六个过程构成,包括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各种过程的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还可通过环境成分来表达。从对三种译本的及物性分析来看,均只包含四种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物质过程、关系过程。我们首先看各译本中四种过程的分布:
从表3可以看出,陈译、王译的及物性系统与原文接近,分别有10个小句表现的过程与原文一致。而在对赵译的概念功能分析中发现,赵译与前两种译本有较大的不同,且只有4个小句与原文表现的过程一致。因此,从概念功能分析来看,陈译和王译表达的概念功能基本与原文一致,比较忠实地反映了原文的概念意义。而赵译则出现了添加和概括,对原文的改动相对较大,且表达的物质过程最多。根据韩礼德的定义,物质过程通常由动态动词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赵译表现了较强的动作性,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5. 语篇功能对比分析
语篇功能指语篇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组织信息的功能。信息主要通过主位——述位结构组词成句,通过主位推进模式组句成篇。小句的主位——述位结构是篇章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它主要为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服务。
原文有5处使用了标记性主位,其中3处是动词性主位,分别是祈使句的动词“come”和两个表言语过程的“said”,2处复合主位“for really this morning”、“such a trial, dear sir, with no jury or judge”。语言形式上还采用了一对押头韵句式和两对押尾韵的句式,体现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
三个译本的对比分析显示,陈译的标记性主位较多,其中动词性主位有4个(“让”、“来”、“不准”、“必须进行”),复合主位2个(“因为今天早上”、“这样的审判,亲爱的先生”)。王译中标记性主位比较少,只用了2个复合主位,均与陈译相同。这两个译本中的复合主位分布与用词均与原文基本一致。而赵译则与原文差异较大,标记性动词主位和复合主位各用了1个(“告人”、“火儿,你这爪子手儿”),且用词与前两者及原文不同,带有明显的蔑视口气。但从整个语篇的组织形式来看,陈译和王译虽然保留了鼠尾的排列形状,却都成了断行的散文形式。赵译采用押韵句式作为主要衔接手段,共使用了5组押韵句,不仅使上下句衔接紧密,而且增强了译文的韵律感,使整首尾诗读起来极具儿歌的特点,富有节奏,琅琅上口,将原文的语言风格所创造的快乐、轻松的气氛带给了小读者,也实现了语篇功能的对应。
6.对比结果分析
三种译本与原文经过主导元功能以及其他两个元功能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陈译和王译虽然体现的概念功能与原文最为接近,但在人际功能的实现上稍显不足。而赵译虽然及物性结构与原文的差异最大,但译者通过语气系统以及呼语和动词的选择使两个角色的情感态度和角色关系得到生动的再现,从而实现人际功能的对应,实现了原文的主导功能。并且,赵译的语篇功能也能够与原文实现较好的对应。
7.结论
“尾诗”的翻译只是赵元任先生精彩译文的一个小小例证,但它可以让我们看到,保证主导功能的对应是实现翻译价值的一个重要保证。为了取得较好的翻译效果,实现翻译的目的,译者当首先根据语篇的目的性,分析原文的主导功能,采取恰当的语言手段,尽可能地保证主导功能的对应。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翻译的价值。
* 衷心感谢上海外国语大学许余龙教授的指导和《外语教学》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
注释:
① 选作对比语料的译本分别是:
陈征一译:《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
王永年译:《爱丽思漫游奇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参考文献
[1] Beaugrande, R. and W. U. Dressler.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1.
[2] Halliday,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1994.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Martin, J. R., Christian M. I. M. Matthiessen and Clare Painter. Working with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Arnold, 1997.
[4] 任绍曾.语篇的多维分析[J].外国语,2003(3).
[5] 司显柱.从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功能观论翻译实质、翻译策略与翻译标准[J].中国翻译,2005(3).
[6] 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7]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 王 林.“爱丽丝故事”的中国之旅[J].中国图书评论, 2003(1).
[9] 吴其尧.前言[A].Alice in Wonderland[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洪明,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汪国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 2008-05-10 责任编校 采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