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甫
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是教学理念的一大变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但应该较好地把握时机,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一、当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缺乏生活积累时,教师可用信息技术手段给予帮助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的理解是以生活经验的积累为基础的,离开了生活体验,即便学生对语言有所了解,那也是肤浅的、不真切的,甚至是虚伪的。
比如在学习《瀑布》一文时,叶圣陶先生用十分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学生对这些语言要获得比较准确的理解,必须对“瀑布声”、“浪涛声”、“松涛声”都有过观察和感受才能实现,然而具有这些生活积淀的孩子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时,我们就可以播放一些录制的音像片段,让学生看一看浪涛,听一听波涛声;看一看松林,听一听松涛声;再看一看瀑布,听一听瀑流声。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对语言的理解就有了表象基础。再组织学生朗读,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使学生获得更加美妙的意象,触发情感升华,从而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和祖国山河的壮美。
当叶圣陶先生看到那幅壮美的瀑布时,胸中油然而生赞美之情,于是情不自禁地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阅读到此的学生对于“一座珍珠的屏”未必就有真切的认识。这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想象,问学生“你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瀑布从高高的山崖上流下来,水流撞击在石头上,溅起很多很多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闪闪发光。)在学生对自己的想象运用语言描述以后,教师出示课件“珍珠的屏”,让学生获得具体事物的直观感受。这时,教师再抓住“好伟大啊”和“一座”这两个重点词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体味语句中流露出的赞美与惊叹之情,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
二、当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时,教师可以利用影像资料或者网络资源,给学生的生活基础以铺垫
课本中有一些文章内容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法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架设彼此能够通达的桥梁,从而让学生能够走进文本,让文本能够走进学生。
比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无论是圆明园的风貌布局,还是其中珍藏的文物珍宝,亦或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时的情况,在学生头脑中都是空泛而毫无印迹的,也是他们无法想象的。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在知识、情感、态度以及思想认识能力上都不可能具备教学目标所要求的高度,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不可能有效开展。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前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下载图片、观看电影,以丰富学生对圆明园及其毁灭的了解。为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圆明园的景物设置,我们抓住“举世闻名”这个词语,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从文字内容上加以了解,再通过展示Flash课件,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星”,哪是“月”。在学生阅读了第三、四自然段内容以后,就问学生:“圆明园的建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通过回忆Flash课件来想象圆明园的景象之后,来回答教师这一提问,最后教师再通过播放PPT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来领略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园内文物的丰富,强化学生对“园林艺术的瑰宝”和“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的了解与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为后面了解它的“毁灭”打下情感基础。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唤醒学生对侵略者及其丑恶行径的憎恨。为此,教师引述道:“多么宏伟的园林建筑,多么精美的艺术珍宝,多么珍贵的历史文物!可它在1860年10月6日却遭受了令世人震惊的厄运”。接着,教师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由于教师在引述时带着强烈的悲情和愤慨,所以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角色。这时教师播放已准备好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亲眼见证侵略者疯狂抢掠的罪恶行径,又用PPT出示两个重点句让学生激情朗读。至此,学生们的情感被激发出来,那种对侵略者的恨从他们的心中,从他们的朗读中油然而生。
三、当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基本到位以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促进学生语言和情感的同步发展
语言和情感的同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且不可分离,若顾此而失彼,往往会使语文教学显得枯燥无味或矫情造作。那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上怎样才能使学生既能情动又能辞发呢?
比如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为了让学生获得一种鲜明的认识,可以让学生阅读第三自然段,形成对塞特凯达斯瀑布过去状况的初步认识,并从内容中了解“雄伟壮观”的具体描述(流量最大、汹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再让学生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无奈地低下了头、奄奄一息、等待着消亡)。在学生对这两部分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教师播放两段录像——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和奄奄一息的塞特凯达斯瀑布。这两段录像让塞特凯达斯瀑布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美”与“丑”的对比意识,唤醒了他们的正义感,激发出他们心中的惋惜之情。于是,教师提出:“如果瀑布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达。”学生经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和疏导,他们的情感投入、价值定位、语言态势都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自由而真情地表达做好了铺垫。
情感调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措施,善于“煽情”的教师,十分讲究语文学习中的情感调动。有位教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让学生课前充分查阅有关史铁生的资料,给学生布设了一种史铁生的生活底色。课堂上,她又通过阅读、感悟、讨论等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这时,她开始播放一首凄婉的二胡曲,配以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史铁生那苍凉的文字,是来自她自己的心灵深处。在这种音乐、图片、朗读共同营造的特殊环境里,学生的情感被调动,心灵被震撼了,多数孩子都哭了。教师这种综合手段的运用,是想“从这些字眼里寻求一种滋味”,让学生“感受那些经历过大苦大难的人所体味到的人生况味和所获得的人生价值”。之后,教师让学生在10分钟内写出一个题为《面对苦难》的作文(或写本文的阅读感想)。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使我们的教学变得鲜活多姿,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极大的改观。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南山区桂庙西路南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