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心芳 马俊英 孙红霞
[摘要] 能力培养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中普遍重视的问题,面对知识量急剧膨胀、更新过程加快的新形势,教育将接受新的挑战。针对如何使培养的学生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具备各种能力以适应21世纪需求的问题,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语言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 实践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b)-10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护理教师,不仅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教法改革,激发学生拓宽思维,主动学习,增强其动手能力和以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各种能力也得到提高。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
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即是明确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采用创新教学法、讨论法等有效开发学生智力和潜能,积极启发、诱导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充分发挥个体人性作用,培养发现问题和思维想象能力。在基护操作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参与教学。如“人体力学在护理中的应用”一节,内容较简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力学知识。我们将本节分成4个题目,布置给4个学习小组,由4个学习小组承担该节教学,各小组推荐1名主讲学生进行原理的讲授,小组其他成员担任示教任务,提前两周把课堂教学目标告诉学生,介绍有关参考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上课时,先由主讲学生进行原理的讲解,当讲到这些原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时,由本组其他学生当场演示给班上同学看。4个小组都讲完后,教师总结本章节需掌握的重点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 采用启发式教学,倡导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基护操作教学中,将启发式教学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新和求异思维。对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共同讨论。如在肌肉注射一节中,利用臀大肌与臀中肌、臀小肌定位方法的图示,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的解剖知识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然后找出解决方法。另外,基护技术操作中有很多是生活护理的内容,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可能用千篇一律的操作方法,而实验指导上是统一的流程图。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启发学生在掌握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改革操作步骤,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新和求异思维。
3 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技能学习的情境中,我们鼓励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进行角色扮演。如对于各种注射、静脉输液等操作,由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护士角色,针对操作内容,由每组学生自己设计不同年龄、性别与疾病的情境。充当护士角色的学生除了要给“患者”操作外,还要随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有何需求,并解答“患者”的问题。操作完后,互谈感受,然后互换角色。对部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提出假设,多设置干扰因素,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解释。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由于护理工作实践性特别强,使基护技能的训练非常重要。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我们在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提供给学生增加练习的机会,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教师排班检查辅导,指导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也可随时打开触摸屏重温操作过程,以此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问题可直接咨询教师、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或再现操作,从而轻松达标。
5 改革基护操作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评价方法以掌握操作流程为主,使学生对操作程序死记硬背的多,对操作的理解不够深刻,学得不活,影响了知识的迁移。改革后,在教学中对现有的操作流程提出原则要求,启发学生在遵循原则的前提下,开拓思维,进行操作创新。在评价学生的操作时,采用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的方式,充分体现教学观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6 增加课间小考核,培养学生的应激与应变能力
技能的获得,单纯的练习不是促进因素;反馈的强化作用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增加学习动力与加强努力的功能。因此,对一些重要的操作,在课时允许的前提下,增加课间的小考核,这样既反馈了教学效果,利于及时调整教学,又训练了学生的应激与应变能力。根据评分标准,达到80分为合格,在每项操作的示教、练习、考核结束时,对于未达标的少数同学,继续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直至合格为止。通过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训练,达到技能熟练、理论扎实,为实现与临床零距离对接创造条件。
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多方面的努力,更需要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实现与临床的零距离对接。以上仅是我们在基护操作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具体方法有待不断完善,愿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吴雪,冯美丽.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J].现代护理,2005,11(1):72.
[2]农碧燕.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培养中等实用型人才的应用[J].右江医学,2002,30(6):547.
[3]张萍.实施开放性护理技能教学法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6):81-82.
[4]陈秀兰,李新辉.护理基本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垦医学,2003,25(1):54-56.
[5]姜莉鸣.探索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3):69-70.
[6]罗坤华,聂颖.护理本科生基本技能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医教育,2006,25(1):67-69.
[7]林静.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实施的构思[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4):129,140.
[8]史瑞芬,黄谨耘,曾丽芳,等.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操作技术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117-119.
[9]张芳.临床护理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113,115.
(收稿日期:200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