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军
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总习惯用“你最棒了”“你最聪明”“你最能干”等表扬词来刺激和鼓励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行为。事实上,孩子们也的确因为这样的鼓励,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争先恐后的样子让我觉得我的目标达到了,我成功了。
然而,在一次建构游戏中,齐齐的“质问”,让我在无比尴尬的同时对自己所谓的评价行为产生了怀疑,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游戏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利用不同的积木搭建着不同的模型,齐齐小心翼翼地拿着他的火箭,走到我的面前说:“老师,你看,我的火箭怎么样?”我看了一眼说:“啊!真棒!齐齐最能干了!”听了我的话,齐齐开始高高兴兴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火箭。这时,另外一个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楼房,让我评价,我不假思索地说:“啊!楼房真漂亮!你最能干了!”之后,孩子们陆续向我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我也继续用自己惯用的激励性语言,来鼓励他们继续进行建构活动。
不一会儿,齐齐走到我的面前,问:“老师,你不是说,我最能干,我最棒吗?为什么你又说别的小朋友最棒呢?”我一时语塞,齐齐又说:“老师,我是不是最棒的?你骗人!”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游戏,看着齐齐委屈、生气的样子,我,无言以对。
我言不由衷、不假思索的鼓励,张口即来的表扬,盲目夸大了对孩子们的评价,导致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老师。而我过多“隆重”的口头表扬,不但没有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反而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甚至动摇了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神圣的地位。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对孩子们的鼓励和表扬,要适当适度,实事求是。“这座楼房真漂亮”要比“你搭得楼房是最棒的”更合理,更有益!
眼睛树
徐春红钱雪亚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校园里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特别是杨柳树,冒出了点点新芽,在春风的吹拂下,更显婀娜多姿。正好有一个活动是绘画《春天的树》,要求孩子在表现春天树的样子后用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装饰。我想:这春光明媚的季节,何不把课堂搬到校园里,来一次写生活动呢?于是我们带着写生工具。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树进行写生活动。
看着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写生,我的心里特别的舒畅。正当我巡回观察孩子们的画时,旁边的宁宁大声叫了起来:“老师,洋洋没有画树。”“没画树?又在涂鸦什么吧!”我刚想过去批评他几句,看着他那双大大的眼睛,我忍住了。“洋洋,画的是什么呀?”“老师,我画的是眼睛树,你看这就是它的眼睛。”我凑过去仔细一看,那棵不算粗壮的小树上,画着一双双大眼睛。“洋洋,你为什么要给树画眼睛呢?”洋洋低着头,轻声说:“老师,我在电视上看到大雪把树枝压弯了,把路上的人也砸伤了,如果大树有眼睛,能看到下面有人,那该多好啊。”“是呀!多天真的孩子!”我感叹到,“洋洋说得真好,要是树有眼睛,能帮助我们预防很多事情呢。”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
“要是树有眼睛,就可以看清楚谁在排废气。”
“如果我们小朋友乱穿马路了,行道树看到了会提醒我们的!”
“……”
美术活动本身是一种美的体验,要让儿童从中充分感受到美的存在,就必须要解放孩子的心灵,放开孩子的手脚。其实孩子不是用笔在画,而是用自己的心在作画,画就是他们的语言。看着洋洋的画。我要告诉孩子们:画出了自己心里最想画的树,就是最美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