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曙阳
成书背景
佐藤学,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行改革。《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他作为研究者在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阐发的关于基础教育的诸多见解的归纳与总结。该书的中译本经国内幼教专家李季湄教授翻译后,于2003年由长春出版社出版。
内容精要
一、做一名“身体力行”的研究者
过去我们常常在意研究者的理念是否先进、观点是否鲜明,而今我们更在意的是研究者的行为是否与其观点相互呼应和融为一体。例如,研究者如能在日常的行为中也能时刻表现出对儿童的尊重和信任。那么他所提出的尊重儿童的相关论点才能真正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佐藤学教授就是这样一名研究者,而且他希望教师们也能如此。佐藤学教授觉得作为一名研究者和观察者,如果自己不能亲身经历、参与以及被接纳到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那么自己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研究。
二、关注日常教学,关注平常时刻
教师要善于并乐于上好日常教学中的每一节课,而不要在意和追求轰轰烈烈的教学效果。这一观点是佐藤学教授从教师们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小林老师在学校教育改革中响应校长的号召,率先开放了自己的教学,“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教师,变成每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佳肴的教师;他决心把那种期待学生会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变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在教学中,小林老师努力在教室中与学生构建起“相互学习的关系”,并首先营造出一种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安心地学习并能直率地向他人进行求助。小林老师还发现每次活动的开头非常重要。他认为“结果”怎么都行。“开头”决定了一切。在观看小林老师的教学录像后,佐藤学教授由衷地赞叹说:“孩子在默默地专心致志地投人操作的同时,在一种毫不需介意的轻松关系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其状态真是好极了!”小林老师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而小林老师自己总结后认为,“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姿态,看他们是否在持续学习。”
教师的价值来自于学生的肯定,教师素质的提高来自于对日常教学工作的改进。如果能把日常的工作看作是一项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研究项目,那么枯燥乏味的工作就会变得趣味盎然,课堂会变得生机勃勃,教师也会体验和享受到专业成长的快乐。
三、超越主体性神话,做一名与学生息息相通和相互学习的创造型教师
既要相信学生,但是也不能过高地估计学生的主动性。佐藤学教授深刻地指出:“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中,最近的倾向可以说都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这是一种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现在所有的教学中几乎都能看到这一倾向。”他继而指出:“所谓‘主体性神话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材以及学习环境割裂开来,让教育成为仅仅针对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学生自身的性格取向来进行的神话,成为把学习理想化只有学生内部的‘主体性来实现的神话。……但是,在教材、学生、教师等同时介入的教学过程中,单将其理想化是不行的。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教材、教室中的学生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认识。学生只有在与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的互动关系中,才能够得以生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和这一切毫无关系而独立起作用的,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也不是在这些关系相互作用之前就存在的。”在此分析基础上,佐藤学教授倡议今后的教学应当是“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轴心,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
佐藤学教授还建议教学应以“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为中心。他认为那些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会“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无声的语言。”他认为只有这样,课堂学习才能成为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和反思的”学习。
对于师生间的关系,佐藤学教授用了“息息相通”这个词。他认为“与学生息息相通是组织相互学习的教师的基本功。息息相通在人际关系中乃比言语还要基本。能够感受学生的气息,能够发展与学生的交往的教师非常的缺少。”
四、通过改变教研活动,改变教学,使得学校从内部开始转变
佐藤学教授在20年的时间内以一个行动研究者的身份访问了1000所以上的学校。参与了诸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他看来,“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改变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在校内建立所有教师一年一次的、在同事面前上公开课的体制。无论是怎样的改革,学校里只要有一个教师不上公开课,要取得成功都是困难的。只有教师间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教育专家而共同构建一种相互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collegiality)关系,学校的改变才有可能。”他还提出做到这些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校长的领导能力;第二是要让教研活动充实起来。就校内的教研活动,佐藤学提出了三个原则:(1)应对学生的教学。上课不是为了上出精彩的课,而是要在师生间建立起彼此尊重和影响的关系,要在教室里形成一种每个学生都能安心上课,彼此之间能够互相勉励的学习氛围。(2)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善于学习的孩子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孩子。而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应当能够认真地听取每个人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能慎重地选用每个孩子能够理解的词语讲话。(3)教师持有自己明确的课题。有了来自自身需要和意愿的明确的课题,教学将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为了能让教学具有创造性,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挑战性课题。通过这些举措,学校才能真正成为以创造性教学为中心的、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
简要评价
正如佐藤学教授所说:“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已,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在和读者共同分享教育改革中经验的同时,更是深刻地启迪教师们要发现蕴藏在自己身上的力量。教师们在关系个人和民族命运的教育变革中完全可以有所思、有所为,他们将能以自身特有的方式投入到这场静悄悄的革命之中,而更好地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发展,促进自身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名言选萃
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这是我观察的出发点。在想观察什么之前,先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与其说我想在教室中发现什么,还不如说我想把教室中所发生的一切全部都收纳于心中。……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教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
对教学的反思和经验的相互交流成了每位教师成长的食粮。改变教学、改变学校的条件绝不是遥不可及的,而使其实现的条件乃存在于所有的教室中,存在于所有的学校中。
教师和孩子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的柔和。
我在许多的教室里观摩过教学。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向孩子讲话阶段,仅仅只需感受教师的身体和语言,就能大致知道其教学的成败。在学习能丰富地开展的教室里,教师在向孩子讲话时,不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言语,选择合适的言语,还能同时有意识地专注地倾听学生的言语,其“讲述”的行为同时也就是“倾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