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力
摘要目前,在国外高校中提供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有四种方式:课外教学、课中教学、课内教学和独立课教学。这些教学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需求。信息素养的四种教学模式各有其长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并存和发展。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高校教育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数量剧增的信息环境中,人类的知识和技能都在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人们仅仅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已经远远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必须坚持终生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也是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与人的基本学习技能如读、写、算一样重要,是人们必备的而且终生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与培养读写算能力相同,信息素养也是可以后天养成的,也就是说,信息素养是可以通过培养和教育实现的。通过信息素养教育,人们可以学会如何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与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跟上快速发展的环境,适应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
目前,在国外高校中提供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有四种方式:(1)课外教学;(2)课中教学;(3)课内教学和(4)独立课教学。许多高校将信息素养标准用来作为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和指南。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养学会(ANZIIL)出版的信息素养标准被新西兰的全部八所大学和澳大利亚的许多高校所采用。AZNIIL的信息素养标准已作为教学指南在这些高校中用于信息素养教学活动中。
1信息素养课外教学
信息素养课外教学,也称为信息素养通用课,是为提高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的基本技能而开设的。课程的内容和时间往往是由图书馆员组织和安排的,是在学校课程表以外的或非教学时间进行授课的,所有在校师生均可自愿参加。例如,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图书馆提供了许多课外信息素养教学课程,这些课程面向全校的教师和学生,所有的奥克兰大学在校学生和教师均可自愿在网上报名听课:ht—tp://www.library.auckland.ac.nz/booking/这些课程均为1—2小时的讲座课并以上机操作为主。课程内容包括:奥大图书馆概况、图书馆目录、数据库概论与检索技巧、电子图书、电子期刊、Endnote、参考文献格式、学位论文检索、查新跟踪及Google和Google Scholar检索技巧等。
国外高校中,信息素养课外教学是在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但信息素养课不同于传统的用户教育。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素养教育注重学生通用技能的培养。传统的用户教育注重于图书馆的利用,某种工具书或数据库等产品的使用;而信息素养教育则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如何在信息海洋中准确地确定信息源,如何有效快速地在不同的信息源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它强调统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信息素养课程中学到的信息查询的技能,不仅可用于一种数据库,它还可用于多种不同数据库,这样当学生遇到从未用过的数据库时,他们可将所学的通用信息检索技能从容地应用该数据库检索,从而使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增强了。(2)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拓宽了。信息素养课外教学与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的第二个区别就是它不仅强调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和通用技能,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管理,信息鉴别,信息道德,信息应用和信息再生的能力。因此信息素养课的内容也大大地拓宽了。(3)信息素养课的授课方法改进了。由于信息素养课强调培养学生的通用技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近年很多有关信息素养课的文章讨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授课方法由以老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一言堂转为多言堂;由单项灌输的教课方式转为由学生讨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和终身学习负责。
由此可见,尽管信息素养课外教学是在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但其授课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均有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这种质的变化使它完全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因此,我们不能将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和信息素养课外教学混为一谈。
信息素养课外教学的特点是:(1)授课内容一般是由图书馆员独立设计和讲授的,侧重于通用信息素养技能,与学生所学的学科内容和作业没有直接的联系;(2)授课时间均是学校课程表以外的时间,课程大多是1—2小时的独立讲座课(包括课堂讲授或电脑操作讲授);(3)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均是自愿的;(4)课后没有相应的作业或考试等使学生有机会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信息素养课外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局限性。由于教授内容与学生所学的学科内容和考试没有直接的联系,学生看不到所学内容对他们专业课的实用性,因此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课后没有相应的作业或考试,学生往往没有机会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因此学过的技巧完全取决于学生本人是否能应用和加强。另外,由于讲课时间均是课外的并且是自愿的,在现在高校学生学习负担已经很重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不会再花额外的时间听信息素养课。这大大地限制了参加信息素养课外教学的学生人数。从而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受信息素养教育的机会。
2信息素养课中教育
信息素养课中教育,也称为与专业课相关信息素养教育,往往是针对某一门专业课开设的,为辅助学生完成某一作业或研究项目而组织和安排的一、两次讲座或上机操作课程。课程的内容往往是在与授课教师的沟通之后由图书馆员组织和安排的,授课时间往往是在该门专业课的计划课时内(课堂或辅导时间)进行的,只有注册该门课程的学生才能参加听课。以下是信息素养课中教育的典型例子。奥克兰大学工程学院一年级的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针对世界历史上某一重大的工程失误或教训(如挑战者号的失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等),查找文献和证据,通过海报的形式将该事件描述清楚,并介绍其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帮助学生查找和评估相关的信息资源,该课的授课教师请图书馆员走进教室,给学生讲授不同的信息源、有效查询这些信息的方法及对所查找到的信息的客观评估。图书馆员根据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作业的需要,预先查找了与该作业有关的信息资源并策划和准备课堂讲授内容及方法。信息课的准备过程中,图书馆员与教师也不断沟通并确定其信息课的内容。当专业教师向学生布置该作业后,学科馆员被邀请到课堂,为学生讲授如何查询工程事故方面的信息源及检索方法。馆员走进教室,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更有效地完成好作业。
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信息素养课中教育与信
息素养课外教育不同,它将信息素养授课的内容与专业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看到其有用之处并能将所学的信息知识应用到课程作业的信息资源查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素养课是在专业课堂时间讲授,选该课的学生都要参加,这保证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性。
信息素养课中教学的特点是:(1)课程内容一般是按照专业课教师的意向和要求由图书馆员设计并讲授的;(2)授课内容往往是帮助学生完成某项研究课题或某个作业而设计的,使信息素养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3)授课时间可以是课程计划内的授课时间或答疑时间或课程表以外的时间;(4)信息素养课一般是插入到专业课中,学生往往视之为插入到专业中的图书馆课或图书馆讲座;(5)有的信息素养课还安排相应的作业或考试使学生有机会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所学到的信息素养知识。
但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它的局限性,尽管信素养课是利用教学课时讲授并结合专业课的作业,但学生仍把它视为额外‘添加到专业中的图书馆课,而并未将之视为其专业课程内容的一部份。其信息素养课的内容主要由图书馆员计划设计,与专业课有一定脱节。另外,仅仅靠一次信息素养课,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是将信息素养循环渐进地渗透到专业课中,这就是信息素养课内教育。
3信息素养课内教育
信息素养课内教育,也称为信息素养与专业课渗透教育,往往是为了辅助和配合某一门专业课的学习而组织和安排的,其信息素养可以渗透到该门课的授课、作业、实习、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课程的内容和时间往往是由专业课教师和图书馆员共同组织和安排的。授课时间往往是在该门专业课的计划课时中(课堂或辅导时间)进行的,只有注册该门课程的学生才能参加听课。在信息素养渗透到某一门专业课的基础之上,有的高校将信息素养渗透到多年级多门专业课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循环渐进的培养和提高。
例如,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将信息素养渗透到某一门医学专业课的问题导向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模式中。专业课教师和学科馆员共同设计该教学模式。学生每六人形成一个学习小组,每组给一个模拟病人。学生事先没有任何有关此病例的预备知识,如何治疗此病例或解决此问题成了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查信息、作研究、找答案的动力。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并鉴别他们所查到的信息,从中分析和寻找正确答案。在整个查询信息和寻找答案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图书馆员则在不同时期引导学生明确他们已掌握了什么信息,需要查找什么信息,如何选用有效信息源,如何查询信息,理解信息,鉴别信息及使用信息并应用之再生新知识,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们要批评性地评估每一个信息源与所给模拟病人的相关性,信息质量,包括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或以证据为主的信息源。各组学生通过查询、鉴别和应用信息,学习和探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一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模式,其目的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和研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由以上实例可见,信息素养有效地结合到教学中,教师和图书馆员共同设计和讲授信息素养课程,学生将信息素养视为专业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是信息素养渗透到专业课内教育的独到之处。另外,由以上事例也可看出,信息素养是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它锻炼了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学生为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或完成某项任务而进行信息查询,信息鉴别,信息评估和信息使用以及新知识的再创造。这种信息素养能力可以应用到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因此,它是可以举一反三应用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可有效并得心应手地解决各种问题,为终生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因此,信息素养渗透到各专业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机会并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美国威拉努瓦大学则将信息素养渗透到多年级的多门专业课中,从工程的二年级到四年级,每一学期至少有一门课将信息素养渗透到专业课中,这样循环渐进地渗透到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系统性的提高。从以下表可以看出,每一门课都要求学生作研究并查询信息寻求答案,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有机地结合到这些专业课中,从而使信息素养从大二到大四渗透到各门工程课程中。
信息素养渗透到专业课内教育的特点是:(1)课程内容是由专业课教师和图书馆员共同设计并讲授的;(2)授课内容不仅是帮助学生完成某项研究课题或某个作业而且将信息素养循环渐进地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各门专业课中,使信息素养教育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渗透到各个专业课。(3)授课时间是课程计划内的授课时间;(4)信息素养课很好地渗透到专业课中使学生将信息素养作为一种必备的专业内容,而不是额外加入到专业课的‘添加课,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5)信息素养程课的内容会有相应的作业或考试使学生有机会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渗透到专业课内教育是理想的教育方式,它将信息素养有机地结合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很自然地将信息素养当成他们学习的一部份,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学习掌握了信息素养。但这必须要通过专业教师和馆员共同合作和配合才能完成。
4信息素养独立课程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独立课教学是为提高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专门开设的信息素养专业课。它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属于学校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课程的内容往往是由图书馆员,或图书馆内专设的教育部或培训部人员组织和安排的。国内在高校中开展的文献检索课应属于这种类型。
由于学生数量的庞大,国外高校信息素养必修课往往是通过网上自学课程进行的,并配有网上测试使学生可以网上信息素养课的学习,提高信息素养能力和水平。如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技术大学和卧龙岗大学规定,所有一年级的本科学生必须通过网上信息素养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网上测试,才能人读2年级。这种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可以达到很好的普及性。
总结以上的分析,四种常见的信息素养教学方式比较如下:
5结论
在高校中提供信息素养教育满足了在新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爆炸时代的需求。信息素养标准是提供信息素养教学的基础和指南。根据前面的分析,最理想的信息素养教学方式是课内渗透教学,使学生既学到专业知识又提高了信息素养,同时较高的信息素养又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但这种方式取决于任课教师和图书馆员的共同合作,尤其是在初期,专业课教师和图书馆员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来设计和规划课程内容和方法。若一方不配合,这种教学方式就很难进行。课外信息素养教学只侧重于通用信息素养技术,这取决于学生自己是否能将所学的信息素养知识应用到专业课的学习中解决问题。但这种教育至少给学生提供了信息素养的学习机会,而且课外信息素养课一般是由图书馆员设计和安排,其灵活性和可行性比较强。总之,在国外高校中提供信息素养教学的四种主要方式各有利弊,它们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存和发展。这些教学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