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2009-02-19 10:04张漾滨
继续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合作办学路径选择可持续发展

张漾滨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部分,是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形式。强强合作、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培育文化等路径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志码:A

一、强强合作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选准合作教育机构,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国家鼓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新兴的专业设置和成熟的教学体系。调查掌握国外教育机构的办学层次、办学声誉、办学规模、培养目标、师资情况、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水准等,是成功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础。

(二)加强沟通,切实落实中外合作办学协议条款

中外合作办学协议条款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准则之一,事关合作双方及教育对象的权益,保持合作双方的有效沟通是解决项目运行中分歧和矛盾的必要途径,也是落实协议条款实现合作办学初衷的保障。

(三)掌握合作办学的主动权,引领项目科学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防范某些西方国家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外交途径的补充和政治的延续,实施文化软权利的侵略,防止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不合理的价值取向损害我方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在维护教育主权的前提下,根据公平、共享的原则,引领项目向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兴利除弊,把好质量关口,杜绝鱼目混珠,切忌急功近利。

二、规范管理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一)遵循《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保证教育的公益性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益性原则,保证办学节余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也规定“中外合作办学者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执行”,即国家允许境外教育机构以商业存在的方式与境内教育机构合作办学。中方应当加强项目中商业存在的监控和疏导,引领外方超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严防营利性教育买卖,注重校际间的实体与长远合作,将外方的“教育输出”逐渐导向“教育合作”。

(二)严格自律,诚信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对其它办学模式而言是新生事物,缺乏历史积累的品牌效应,只有诚实宣传项目优势与劣势、项目实力与特色、项目误区与风险,就读项目条件,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家长与学生的理解。

(三)优化治理结构,构建科学管理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内涵有三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三层内涵决定其治理结构的复杂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治理既要符合中外合作双方的愿望与规定,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还要遵守国家政策要求,并考虑学生求学目标与成才规律等。优化治理结构就是在遵守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术委员会所协商确定的相关精神统领全局工作,指导机构设置、职能界定、人员配备,形成结构精干、职能匹配、任务明确、责任到位的管理机制。

三、提高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一)合理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定位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国际、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国际型实用人才,以发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融入创新性、发展性、实用性、国际性等课程内容,优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富有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力

教师队伍的建设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一方面要有稳定而足够数量的教师,不能临时凑数;另一方面要有国际视野、整体素质高且结构合理的教师,不能应付了事。首先,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着力引进有国际化教育背景、有实践工作经验又年富力强的教师;其次,突出重点,利用合作办学平台将有培养前途的教师选送到合作高校进修提高;再次,有计划安排部分课程由国外合作高校教师授课,加强中外教师的交流合作。通过多条途径培养教师,增强教师教学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有效力。

(三)从严管理,创新质量保障体系

参照国外合作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结合我方质量规定,创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保障体系。从课程教学、教学队伍、教材教辅、教学文件、实践教学、教研教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试、自我监控等环节制定明确的标准。建立多层次、立体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坚持!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学管理;建立对家长负责的学生学习沟通渠道,设立师德师风督察组和学风建设组。

(四)深化教学改革,突出项目特色

以国外高校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理念为先导,推动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摒弃我国教育界重教轻学、重学轻习的不良现象。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启示、鼓励、帮助和咨询。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是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变知识传输为知识构建,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内容鼓励学科交叉,避免学科划分过细而造成知识的局限性,强调教学的社会性,培养学生交流、参与、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引进先进的国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彰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色。

(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作用。(1)按人才需求特征建设专业特色实验室,增强项目学生的感性知识;(2)针对部分专业课程建立课程实训基地,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3)开展假期“综合实践周”活动,引领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社会生存本领;(4)建立毕业实践基地,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毕业实践,防止毕业实践流于形式;(5)建立中外学生定期交流平台,利用项目母体的优势,定期邀请国外学生来校访问,也定期选送项目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增进中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促使项目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

四、培育文化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中西结合,打造富有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中西结合特色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富有先进性、国际性、公益性等特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构成,具体涵盖校容校貌、校风校纪、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该从战略高度培养学生将创业看作是自己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先是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积累创业潜力,再是建立创业平台、提高创业素质、锻炼创业技能。不求学生校园创业成功,但求学生步入社会成功创业。

(三)凝炼办学理念,培育项目精神

办学理念是维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力量。崇尚科学、开拓创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借鉴分享、中西合作等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理念所在。进一步凝炼办学理念,继而培育项目精神,奠定项目运行的思想文化基础,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精神应涵盖国际合作、艰苦创业、严谨治学、自信拼搏、自强进取、创新成才、求真务实、科学发展、报效祖国等主要内容,涉及到教师、学生、服务者、管理者和中外教育机构的精神风貌,项目的实施组织者应予以重度重视,着力培育。

[责任编辑:郭廷彬]

猜你喜欢
合作办学路径选择可持续发展
基于合作办学的民航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