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寄宿制学校学生主体教育资源

2009-02-19 10:04张雪琴
江苏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初高中年龄段教育资源

张雪琴

今年暑假,我带着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中学部十几名学生参加去欧洲的修学旅行,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发生了一件引起我深思的事情。那是一天中午,我们刚结束就餐,两位我校的初二男生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们都没吃饱!”我问:“还剩这么多菜呢!怎么说没吃饱?我们老师也吃一样的菜,觉得还蛮好吃的嘛!”学生A说:“就西红柿炒鸡蛋好吃,但我一口都没吃着。当我们夹菜时,已经被他们吃完了。”学生B嗫嚅着说:“我们好几个人都没吃着!”说着,这个身高一米八几的大男生居然眼泪簌簌而下。我一边继续劝解他一边跟着队伍往前走,但是怎么劝也劝不住他伤心的眼泪。正在我犯愁时。一位高二的男生走过来对我说:“老师,他是小孩子,心理不成熟,让我来跟他讲讲。”我一寻思,这样也好。然后我独自朝前走,留他们两个孩子在后面。过了几分钟,我再回头看,男生B已经止住了哭泣,其他的一些对饭菜有意见的学生也恢复了平静。

这件事让我非常纳闷:在我的开导也于事无补的情况下,一个高二的孩子是怎样悄无声息地把事情解决的呢?事后,我去找那位高二同学了解他当时是如何解决学生B的情绪问题的。他说:“大小孩有小小孩的经历,我不去责怪他,而是站在朋友的角度跟他说,‘算了,反正钱已经交了。花钱出来就是为了开心,你不开心,我们做朋友的也难受。我们主要是要享受旅行。然后,B同学一边抹眼泪一边说,‘是的,是的,算了,算了”。

这件事让我深受启发。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高高在上,对学生往往是责难和训斥。即使家长和老师想当学生的朋友,但学生在心理上还是有一定排斥的,没有同龄人来得自然。同龄人间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零距离。不着痕迹,但成效很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只有实现自我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是大孩子,在潜意识里希望有机会展示自己。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因势利导,发挥年龄较大的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借助大小孩的力量来影响小小孩。同时,大小孩在小小孩身上也能找到自己过去的影子,通过观察了解小小孩,大小孩自己也成长了,并逐步走向成熟。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有小学、初中和高中三种年龄段的学生,基本上全部住在学校,周末回家。这是我们独特的教育资源。根据学校工作要点“突出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的要求,我们需进一步研究开发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发挥不同年级的学生相互之间的良性影响。

一、在教学上,不同年级(年纪)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以英语教学为例,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学习英语的氛围很浓。相对来说,初高中的英语课堂气氛没有小学活跃。我们是否可以在做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工作时,不仅让初高中的英语老师去小学部听课,也可以尝试组织一次初高中的英语小班的学生们去听我校小学生上英语课,向小学生学习那种早已被一些中学生遗忘了的轻松学习的激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考虑在中学生中组织志愿者队伍,以高中志愿者进驻初中,初中志愿者进驻小学的方式,进行提优辅差工作。尤其是我们高中励志班和省招班有许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这是我校珍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考虑把这些学生的影响力从年级向学部辐射,最终,带动我们整个学部,以及全校的学习氛围。当然。这种互动学习活动的开展形式有很多,还有待研究与实践。

二、德育工作上,建议让更多的学生做心理辅导员

这个想法源自于一个高中的男生,他跟我说有不少初中的男生想认他做哥哥。我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有魅力,他说因为小男生会崇拜大男生的成熟、强壮,或者有打篮球、踢足球等技术特长。他说得非常正确。其实,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何不利用大男生的这些魅力特点去影响带动小男生的健康成长呢?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女生会在与高中女生和小学女生的活动交流中受益。相信她们通过观察、接触和体会,能自己帮助自己调整心态,稳定愉快地度过青春期,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对学生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先在个别班级开展对口试点,然后以高年级进驻低年级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这种辅导可以在自然的活动状态中进行,而不是刻意坐在一起谈心。比如,①在食堂里试搞一次小范围的高中低年级的交流餐活动;②组织高中低年级混合的英语角活动;③组织包括各种年龄段学生的选修课活动。活动的组织一定要能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共同的话题,让他们愿意在一起。

三、在公寓宿舍管理上,建议进行跨年级混合寝室的试点

高低年级混住,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这是它的一个好处。不可能每个学生长大都能当“大领导”,但他们都需要管理的经验,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一个宿舍5-6人,处于不同的年龄段,他们能体会到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不同经验。以大带小的混合寝室像一个小家一样,会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相互学习,自然地实现大小孩对小小孩的传、帮、带。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学风和集体观念,进而传承校园文化传统。其实以前的家庭有很多的兄弟姐妹,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安慰。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相对而言心理就比较健康,性格上会很包容,很有爱心。当然,具体做法有待研究。比如,小学各年级可以在作息时间相对一样的情况下安排混合寝室。中学可以采取高一与初一混合、高二与初二混合、高三与初三混合的模式。

当然,这只是我初步的设想和建议,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探讨。我只是希望通过这种设想的实现和完善,能帮助寄宿学生培养起健全的人格,为我们这所寄宿制学校再添新的办学亮点。

猜你喜欢
初高中年龄段教育资源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珍惜现在的年龄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