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探讨

2009-02-18 09:11姜威锋王大钊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1期
关键词:脂联素缬沙坦高血压

姜威锋 王大钊

摘要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前、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变化。方法:将我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然后分别给予缬沙坦或氨氯地平治疗至少8周,分析治疗前、后两组间的血清脂联素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缬沙坦组显著降低了血清脂联素(P<0.01),而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的脂联素改变无显著差异性。结论:与氨氯地平比较,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脂联素水平。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缬沙坦,脂联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符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门诊患者60例。高血压诊断标准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即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标准按200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肾血管狭窄,肾移植,血清肌酐水平>150nmol/L或/和尿蛋白>100mg/dl,其他慢性炎症疾病如类风湿、克隆病,急性炎症病和/或hsCRP>20mg/L,心力衰竭,6月内发生心肌梗塞,有脑血管病历史或临床表现(如2年内发生过脑卒中),有严重潜在疾病(如5年内发生过癌症、精神病、酒精或药物滥用史),孕妇,3月内使用过它汀类药物,有明显增高的肝酶水平,1型糖尿病,对ARBs、它汀类、CCBs类有相关禁忌或过敏,吸烟。

1.2方法

1.2.1试验分组及观测方法

于早晨测符合条件患者的空腹血糖及血脂并抽血备用,并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血压、心率及临床症状、病程。随机办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给予代文40mg/qd口服,B组给予氨氯地平5mg/qd口服。降糖药按原治疗方案不变。8-10周后再次重复测量并记录上述指标。患者的依从性通过药物剩余数量来评价。因为生活方式的调整会影响试验结果,试验过程中告知患者保持原来的生活方式并在随访过程中加强督导。依从性差及生活方式变化大的患者排除于试验外。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病人不吃其他任何降压药、降脂药、三环抗抑郁药、长效硝酸盐药,投药方式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并在门诊及电话中随访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2、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缬沙坦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氨氯地平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有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性(P=0.87)。缬沙坦组治疗后脂联素水平较氨氯地平组有显著升高(P=0.003)。(见表1)。

3、讨论

缬沙坦是一种新型的ARB,与其它ARBs比较,它具有药物浓度达峰快(Tmax0.5-1h)、半衰期长(t1/2 20-38h)、生物利用度高(40-60%)等优点。同时因其分子结构与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相似,能部分激动PPAR-γ,是目前唯一可同时激动PPAR-γ又阻断AT1R的ARB,尤其适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治疗。Clasen R等[1]对肥胖Zuck老鼠活体研究发现,大剂量(10mmol/L)irbsartan改善了胰岛素敏感性并减轻了脂联素的衰减及增加脂联素的表达,而这种效应在AngⅡ不存在的情况下也被显示出来,并在PD123319阻滞AT2R的条件下也对其诱导脂联素的表达无影响,因而认为irbsartan对胰岛素敏感性及脂联素的有益影响可能与其激动PPAR-γ有关。不过要在人身上达到老鼠模型所需irbsartan激活PPAR-γ浓度(10mmol/L)是不现实的。缬沙坦因其高度脂溶性及长的半衰期使之在脂肪组织聚集增加,从而可能在较低血清浓度条件下激动PPAR-γ。Miura Y等[2]报道缬沙坦较坎地沙坦、缬沙坦能显著增加脂联素及降低hsCRP水平,提示不同ARBs对脂联素的影响是有差异的,缬沙坦在升高脂联素水平方面可能优于其它ARBs。

本观察氨氯地平组治疗前SBP148.90±13.63mmHg,治疗后SBP 133.57±8.53mmHg;缬沙坦组治疗前SBP151.78±13.48mmHg,治疗后SBP140.07±7.29mmHg。氨氯地平组在SBP下降更显著(组间比较p<0.01)的情况下血清脂联素无显著改变(P=0.87)而缬沙坦组有显著改变(P=0.02)。因此,作为ARB兼部分PPAR-γ激动效应的缬沙坦,我们认为其增加脂联素水平是不依赖于降压本身的。其机制可能与缬沙坦作为PPAR-γ激动剂诱导受体后脂联素蛋白的表达及阻滞脂联素的降解有关[3]。另脂肪组织中存在丰富的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I1和肾素活性样物质,说明脂肪组织存在着完整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Janke J等[4]认为所有ARBs均增加人类脂肪细胞PPAR活性,但仅部分ARB诱导PPAR目的基因的表达,这支持缬沙坦可能通过RAS阻滞作用也可改善血清脂联素水平。但需更多研究去证实。本观察显示缬沙坦可能不依赖于降压作用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可能通过脂联素途径延缓或逆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的进程,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降压药物的更好选择。

参考文献

1.Clasen R,Schupp M,Foryst-Ludwig,et al.PPAR[gamma]-Activating Angiotension Type-1 Receptor Blockers Induce Adiponectin[J].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Inc, 2005,46(1): 137-143.

2.Miura Y,Yamamoto N,Tsunekawa S,et al.Replacement of valsartan and candesartan by telmisarta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5,28:757–758.

3.Hotta K,Funahashi T,Arita Y,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a novel, adipose-specific protein,adiponectin,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0, 20: 1595–1599.

4.Janke J,Schupp M,Engeli S,et al.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 antagonists induce human in-vitro adipogenesis through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gamma]activation[J].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2006,24(9):1809–1816.

猜你喜欢
脂联素缬沙坦高血压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Hold住,你的血压!
脂联素研究新进展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高血压界定范围
脂联素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