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洁
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变,金融危机也是发展机遇。
这一轮投资计划既着眼于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长远发展。
应该主动出击,争取多上项目、上好项目。
金融危机还在不断蔓延,陕西也开始逐渐感受到了巨大的寒意。那么,陕西经济现状如何?陕西如何在此次危机中寻找机遇实现强省之梦?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卫东、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及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经济学家、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研究员,分别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对金融危机对陕西的影响做了解析,他们一致认为,陕西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变,金融危机也是发展机遇。
陕西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对于经济危机对陕西经济的影响,几位专家都表达了乐观的看法,认为本次金融危机对陕西的影响不是很大,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还是很好。
郭卫东认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陕西的传导性影响正在逐步加深和显现,许多产业和行业受到了较大冲击,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了严重困难,今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当前陕西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改变,而且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上升期的惯性力量,也能使陕西经济继续在上行区间运行。
“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区域,对于陕西来说,投资是第一拉动力,其次才是消费,而出口则应排在最后。”张宝通则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外贸型企业,而这些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比重很小。因此,可以说此次金融危机对我们的直接影响不太大,主要是间接的影响。这从陕西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就可以看出,据统计,陕西2008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总量增幅很高,同比增长是16.1%,而这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列的。”
张宝通说,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是出口、投资和消费,出口在陕西经济中的比重较少,拉动有限,陕西经济主要靠内需拉动,虽然说投资和消费都是内需,但对陕西来说,投资拉动是更大的机遇,因为我们的收入比较低,要想在短期内把消费提高很难。因此,一定要清楚,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区域,对于陕西来说,投资是第一拉动力,其次才是消费,而出口则应排在最后。
裴成荣认为,比较直接的影响是两个方面,一是出口,二是外商投资。这在珠三角地区比较明显,而对陕西影响并不是很大。由于陕西经济的外向程度较低,如2007年陕西出口额只有46.72亿美元,仅占整个GDP的6%左右;因此,金融危机对于陕西经济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对于陕西来说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趋缓产生的间接影响。
对于受影响较大的具体行业,裴成荣认为可能主要是果业,尤其是浓缩果汁业。数据显示,陕西浓缩果汁2007年的出口额达6.69亿美元,是陕西最大的出口单品,而目前中国浓缩苹果汁产能大约1/3分布在陕西,年生产能力接近190万吨。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陕西的果汁业几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很多果汁厂被迫关门歇业。而据海关部门统计,2008年1至9月份中国累计出口苹果汁56.2万吨,同比下滑27%,这使得2008年的果汁的产能利用率将降至低点,而这也导致在2007年大幅扩充产能的加工企业处于更加严峻的境地。
另外一个影响较大的行业就是能源化工行业了,能源价格的下挫对于陕北以石油、煤炭为支撑的经济板块必将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陕西经济的整体走势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陕西的传统优势行业如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旅游餐饮同样也会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的趋缓而受到一些不利的影响。
危急中,陕西面临历史机遇
面对金融危机,陕西反应迅速,在中央做出十项刺激经济措施之后,陕西也出台了自己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陕西经济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郭卫东分析认为,这一轮投资计划主要是围绕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灾后重建、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农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而开展的项目建设。可以说,非常实际,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而且既能扩大投资,又能扩大消费;而且,既着眼于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长远发展。
对此,郭卫东显得信心十足,他说,2008年全年陕西仍然农业稳定发展、工业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在高位运行、消费需求稳中趋旺、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民生八大工程等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另外,陕西有充足和丰富的能矿资源、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保持继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我们既有困难,也有机遇,但总体上判断,我们机遇仍然大于危机。
郭卫东坦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国都在挑战和危机中捕捉机遇、寻求机遇,都在抓住中央4万亿元投资机遇谋划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都在抓紧谋划今后两年和“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思路、新思路,都在采取各种积极应对措施把危机的影响降到最小限度,都在研究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打造若干千亿产业集群、千亿产业带和千亿工业园区,都在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产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都在利用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都在加快地方银行、乡村银行、金融贷款公司的发展和担保、再担保体系建设,都在加大非公经济、县域经济和农业农村发展。因此,陕西也要与全国其他省区市一样,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尽快开工一批大项目、谋划一批新项目,既要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又要抓住扩大投资与内需的历史机遇,推动陕西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张宝通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国家出台的刺激经济的十项措施中,投资的绝大部分都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而这对于陕西这样一个基础设施落后,但处于祖国版图中心,具有区位优势的省份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认为这对我们是个机遇。”
“在国家4万亿元的整个投资中,比重最大的是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建设项目。”张宝通分析认为,对陕西而言,特殊的区位优势使得这些投资的大部分项目都和我们有关,如在建的郑西客运专线、西平铁路、太(原)中(卫)银(川)铁路、西康二线、包西线扩容以及西安至成都、西安至兰州的城际高速铁路,再加上安康到张家界的铁路,这些都构成和完善了我们陕西的铁路网。而这些项目的建成则最终使得陕西在全网中处于重要地位。
裴成荣认为陕西在危机中的机遇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家目前实施的财政扩张政策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主,由此将带动基础建材、能源等工业产品的需求,这自然可以缓解金融危机对陕西经济的不利影响。第二,短时间内大规模的集中投资必将会显著改善陕西目前的交通、电力以及农村条件,为陕西经济的再次起飞提供奠定基础。第三,由于美元不可避免的走弱,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将会相对比较便宜,这将为陕西更新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升级提供契机。第四,由于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企业的破产,而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必将会产生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这也为陕西接受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
陕西如何利用机遇快速发展
郭卫东提醒,陕西应在确保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争取更多投资的同时,防止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和重复建设,防止无效和低效投资,防止项目建设中的浪费和腐败行为,防止大潮到来,泥沙俱下,以免影响陕西正常的好项目、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他特别建议:陕西应在申请上报项目的同时,争取多论证、多调查,以便利用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
张宝通认为陕西应该主动出击,争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多上项目、上好项目。他从交通方面重点作了分析,目前的兰渝铁路仅仅接轨到四川的广元,那我们能不能争取修通一条连接线,和陇海线连接起来,如武都到阳平关或武都经略阳到勉县,这样就可以变现有的一条线为两条线,使兰渝铁路既可成为西北和西南的大通道,又可以成为联通西北和华中、华东的大通道,使阳安线成为与陇海线平行的我国东西大通道,这对陕南经济的带动很大。同时,这关乎我们国家的安全问题。这个方案花钱很少,效益很大,只要陕西能抓住这次机遇,向国家提出申请,肯定能得到批准。
另外就是铜川了,这是一个因资源而兴的城市,正因为如此,铜川境内的铁路网也是全省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西延铁路的修建,这座城市的铁路就慢慢的闲置起来,对此,张宝通表示,其实这些铁路网稍加改造就可以重新发挥作用,如咸铜线向东可达白水,只要向东修不长的连接线,就可以与西延线、西韩线接通,这样,铜川向北和向东的通道就畅通无阻了,这样,铜川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渭北中心城市。
另外,将梅七线向北打通,也可以和西延线联通,还有榆林已经是陕西的第二大经济城市,是国家级陕北能源基地的龙头,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和京津冀、环渤海连接起来,但榆林至今还没有一条直通北京的铁路,陕西应趁这次启动内需的机会,争取榆林火车直通北京。
除了铁路这块以外,高速公路也是此轮投资的重点。近年来陕西的高速公路建设非常快,先是“米字形”高速公路骨架的提出,到后来的“三纵、四横、五辐射”,再到现在的“二六三七”的新规划,目前又规划了大荔经铜川(新区)到凤翔以及合阳经铜川(老区)到凤翔的高速公路项目和延川到吴旗的高速公路项目以及关中环线高速公路项目,这对关中的率先发展和陕北的跨越发展意义重大,届时陕西将成为全国高速公路最为密集的省份。
裴成荣认为应该反思过去30年间一直推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思维模式,重新考虑发展战略,今后应该以内需导向为主。中央十项措施中涉及的项目大都和基础设施有关,涉及的产业链条很多,可以带动水泥、钢铁、沥青、建材等很多行业的发展,还可以缓解当前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
要利用关天经济区作为国家第三个经济高地定位的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关中的开发建设,率先把这一区域建设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产业示范区,使陕西成为名副其实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