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 望
有了改革开放30年的人才积累、财富积累、制度积累,一切风险与挑战,都不可能动摇我们的意志,削弱我们的勇气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中央召开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在即,中国即将跨入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0周年的前夕召开的。因此,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意义非比寻常,中外舆论对此的关注也非比寻常。
这种关注之中更深层的关切,则在于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风险和严峻挑战,中国已经坚持了30年的改革开放是否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如何向纵深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否仍然持续快速健康;中国将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方略化解这一轮的金融风险,以回应全球对中国在世界摆脱金融危机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
勇者无惧。中国人民在百年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保增长、促发展的共同信念,凝聚成中央一条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中国藉此向世界发出强烈的信号,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正视现实,正视困难,有信心战胜这一轮金融海啸所带来的风险,有决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把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推进,为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作出应有的贡献。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壮丽史诗,就是在应对风险、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中谱就的。
改革开放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基础所在。仅在今年,中国就先后经历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风险和考验。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沉着冷静,运筹帷幄,从容应对。这向世人雄辩地证明: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成果,足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活力和竞争力。这种经济制度,将中国经济送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给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带来了深刻变化。
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了68倍,对外贸易总额上升了105倍,并拥有2620亿美元的巨额贸易顺差;2009年,中国有610万名大学生毕业,源源不断壮大中国知识阶层队伍,中国的人力资源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中国城镇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6万元,较1978年增长了近40倍,农村家庭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则增长了31倍……
有了这种日渐增长的综合国力,使得中国在苏东剧变的危急关头、1998年特大洪水南北夹击之时、亚洲金融危机兵临城下之际、2003年百年未遇的非典瘟疫肆虐面前,我自巍然不动,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
改革开放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力量之所在。改革开放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和原动力之一,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尤其是解放了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最积极的因素。一切社会变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还诸人本身。在改革开放大旗的引领下,中国人民的改革精神、开放精神、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如山呼海啸般爆发出来,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有了这股力量,任何风险和挑战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改革开放是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心所在。短短30年,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这种历史巨变,被世界舆论称之为人类近百年来最激动人心的发展故事。这些沧桑巨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个中国人都是亲历者——参与者。经历过改革开放历史洗礼的中国人,从不缺乏改革开放的勇气和决心,从不缺乏在改革开放中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的信心。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全面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追赶人类发展的进步潮流中,演绎着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之路。世界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口的国家同时展开这“五化”之路。中国成功的、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举世瞩目。
如今,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到了中期阶段,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绝对主体地位;中国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位置;到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5%;中国走出了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创造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同时,2002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成为了国际化大国,并正在向国际化强国转变。
有了改革开放30年的人才积累、财富积累、制度积累,一切风险与挑战,都不可能动摇我们的心志,削弱我们的勇气。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这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赢得新胜利的信心之源!
(转自《瞭望》2008年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