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奋青”“粪青”的修辞简述

2009-02-16 04:57邓小云
现代语文 2009年1期
关键词:接受者幻象解码

邓小云

摘要:“愤青”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修辞现象。“奋青”“粪青”是由元信息“愤青”通过编码和解码双重程序而产生的。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与人的相互反应,产生了一褒一贬的修辞变异。以下将针对这三个词的修辞进行阐述,以便对此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愤青编码和解码修辞幻象

“愤青”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早在20世纪70年代,香港就已经出现了“愤青”的身影。现在,“愤青们”更是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在网络、报刊甚至于大街小巷之中。他们或行为怪诞,或言语激烈,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一道风景。尤其是在近几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愤青热”。本文将从广义修辞学的角度对“愤青”进行简述。

一、“愤青”的修辞意义——解码与编码的二重选择

从广义修辞看来,修辞不是孤立的语言表达方式,而是一种双向的、多角度的选择建构。因此,在广义修辞中,修辞接受,可能在接受者与表达者的经验叠合中发生,也可能在接受者与表达者的经验错位中发生。也就是说,主体不仅是表现者,同时也是接受者。

(一)主体作为动作发出者的编码过程

“愤青”所指的对象是那些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的事物或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影响的青年人。因此,当他们作为被认知的主体时,他们的行为在一般的人(主体)看来往往就是怪诞和不可理解的。而这些动作的发出其实就是主体进行的一次编码。由于受到环境以及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产生的编码也是不同的,于是在中国大陆就形成了不同的“愤青”形式——“愤青”的两次修辞变异,即一为有义而愤,即“奋青”。“奋青”们在生活中找到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差距,要求不断地提高自己,以求促进自己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他们用自己的精神和行动对“愤青”一词进行再度编码,虽然他们的行为与众不同,但结果却让人敬佩,心态是积极向上的。因此,人们借助于“奋发图强”的“奋”字替换原来的“愤”。另一为无义而愤,即“粪青”。“粪”是排泄物,当它与人挂上钩,也便沾上了粪气。“粪青”就其语法构造来说是不符合规范的,但近几年这一个词语在网络上变得尤为活跃。“粪青”的特点是冲动、鲁莽,常采用一些过激手段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却很少检讨自己。他们对具体的不公平的事情并不关心,甚至很麻木。由于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个性发展,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是由于受到不良影响,他们接受了错误的编码信息,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过激、鲁莽,导致了不被人们认可的“粪青”一族。人们对这种不负责任、麻木不仁、心理畸形的青年人视为社会的垃圾。在这一点上与“粪”的意义产生了联系。“粪”字便顺理成章地替换了“愤青”中的“愤”。产生这一系列结果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编码过程。

(二)主体作为动作接受者的解码过程

动作有人发出,就会有人接受。主体可以是发出者,也可以是接受者。人们根据“愤青”的不同表现再加以自己的理解,也使“愤青”产生了修辞变异。可见,“奋青”和“粪青”并不是在第一次解码过程中就产生的,而是经过了一个甚至多个转换过程才产生的。

某一新的事物或者概念出现在人脑中,主体作为接受者就会对这一新的事物(概念)进行再创造,使其符合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是一个解码过程,也是一个接受过程。解码过程与编码过程一样,也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解码是在编码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是有人组成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角度是不同的。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原信息进入主体后,主体通过自身的经验、境遇、喜好等因素对“愤青”做出不同的定义。当他们认为“愤青”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有利于社会、符合主体的主观意念的,那么,他们就认为“愤青:奋青”。当他们认为“愤青”所表现出的行为是违背常理,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那么,他们就认为“愤青=粪青”。修辞接受是一次性完成的,同时又是无数次接受的积累和沉淀。在接受的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从元信息出发到接受者之间的过程,即解码过程就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由此看来,从元信息“愤青”发展到“奋青”和“愤青”,肯定有一个解码过程。

二、正确利用修辞幻象,只要“奋青”,不要“粪青”

近几年人们对“愤青”的评价渐渐贬多于褒,对“粪青”们更是深恶痛绝。这一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找到许多的理由,但是,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修辞幻象便是其主要的原因。

修辞幻象具有导向的功能,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青年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修辞幻象对人的影响最为明显的例子可以算是文革时期。当时许多年轻的知识分子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这些人就是当时被称为“知青”的一批人。他们的选择就是受到了修辞幻象的影响,满怀热情地到农村,但残酷的现实使他们的理想破灭。可以说他们就是中国大陆“愤青”的早期代表。到了现在,这种现象仍然还在继续。“奋青”与“粪青”现象的产生也不过如此,只不过“奋青”是受到正面的修辞幻象的影响,而“粪青”则是受到负面的修辞幻象的影响。“粪青”在没有话语权的情况下,不断地陷入一个自我强化的怪圈,这时负面的修辞幻象对其产生影响,他便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于是便我行我素,从而不断地强化自己,造成一种心理畸形。

我们应该看到,“粪青”们只是少数人。“粪青”们看起来愤世嫉俗,趾高气扬,其实他们中的多数人是一群处于青春期的叛逆者。他们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拥有话语权。如果没有网络媒介,他们可能没有阐述自己观点的平台。因为他们年轻,因此很少有人会认真思考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经常会有一些别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想法,所以常常会被人当作“另类”。尽管他们的声音最大,但他们依然还是话语的“弱势群体”。他们正处于懵懂时期,往往无法辨别是非曲直,其呐喊是软弱无力的。

我们在指责或评论“愤青”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客观的心态,一分为二地评价。“奋青”需要褒奖,“粪青”则需要正确地引导,最终将“粪青”导向“奋青”。

猜你喜欢
接受者幻象解码
欲念森林
解码 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文化解码
文化 解码
文明 解码
如何认识一件艺术作品
论“不能同意更多”的形成与发展前景
漂浮之物(2)
People get to be inside of paintings
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