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存梅
〔关键词〕 阅读教学;方法;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1(A)—0040—01
阅读,是语文基本功“读、说、听、写”等能力中特别重要的一项,也是语文学科考试内容中少不了的一大块。但实际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总处于长时低效的状态,学生考试答题老是一塌糊涂,失分过多。对此老师焦虑,学生无奈,但要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一个过程,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过程。
有些学生的阅读只是为了寻求某种精神刺激,偏向玩乐,因此在学生具有了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老师不仅要帮助他们选择读物,推荐真正值得一读的东西,而且要及时做深层引导,帮助学生取其精华,剔除糟粕。比如,大多数学生都十分迷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对此老师必须向学生申明,凡是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值得一读,金庸、琼瑶是当代文学界很有声望的作家,其作品怎能不读,但读时并不能使思想的天平倾斜于什么武功或儿女私情之类,而应该从文学的角度去品尝作品,感知作者的心理描绘等文学成就。有位文艺界老前辈曾经说过:“武侠小说的写作说白了就是‘编,文雅一点讲也是虚构”。可人家的虚构为什么如此神乎其神,而我们为什么不能,这就是文学功底的问题了。若学生领悟了这一点,且从阅读游戏的圈子里跳出来,那就十分不错了。
同时,要通过指导点拨,让学生学会抓作品中的关键信息,小到字、词、句,大到思想性、艺术性及其社会性。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其口头禅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吝啬鬼葛朗台的口头禅是“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等等,这些句子就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万万不可疏漏。一篇文章怎样才能分析深透,切中要害,不同体裁特点不同,总的来说应先通读作品作整体分析,然后由整体到局部抓要点作具体分析。从整体出发就是要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路走向和感情倾向,阅读思维顺着材料文思的流动而流动,努力使自己的思维流向与作者的思维流向保持一致,这样才会把握材料的结构层次,读懂作者的语言,提炼文章的主旨,那些材料中看似零散的东西也就逐渐有条不紊地展现在你面前了。
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学中一定不要忽视了那几双特殊“眼神”的暗示,还要有思维拔高的要求,需要调动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去深入认识材料内容、开拓思维,进行再创造。比如读了《祝福》,有的同学就进行改写,做了人物形象的重新塑造:他们设想若祥林嫂生活在当今社会,那她凭借自己的勤劳与能干一定会成为一个致富能手。如此一来,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新时代的优越性特别是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就会不言而喻,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也会一目了然,“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阅读教学必须打开联系生活的通道,赋予学生一种更宽广的视野。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不可能概括生活的全部,更不可能及时地、全面地反映学生身边的生活,且学生能读的文章也仅是沧海一粟。所以阅读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既读书又研读生活,若一味读书而不关心生活,那么感悟之源就会干涸,思索之泉就会堵塞,生活舞台纵有沃土,也难长出鲜花、芳草。反之,若让学生在广开源头活水——多读古今中外名著的基础上把探索的镜头对准丰富多彩的生活,那么所摄取的影像就会异彩纷呈,思索之泉就会奔涌而出,学生便会自觉地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最后积极准确地反映生活,从而以读促写,形成坚实的语文能力,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