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点滴体会

2009-02-13 05:31杨平峰
甘肃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准备活动体育意识中学体育

杨平峰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意识;准备活动;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1(B)—0062—01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下,不断地更新知识来充实自己,适应现代教学,不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厌倦的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以初中足球教学为例,我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来进行教学比赛或足球游戏。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从体育游戏中寻找到体育的乐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完成了“要我学”→“我会学”→“我要学”的转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足球技术要领。

二、准备活动充分,避免运动损伤

充分的准备活动后,身体各部分肌肉、呼吸系统会因受刺激而活动力增加,身体温度升高,肌粘性减少,肌纤维收缩范围增长,从而减少肌肉拉伤、抽筋的机率。充分的准备活动还可以促进大脑中枢神经兴奋,降低心理紧张,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发生运动伤害。在1998年初三年级的一堂测试课中,准备活动在文体委员的带领下进行。简单的活动后,即进行急性跳远测试,结果一女同学因活动不充分且没有针对性,造成踝关节脱臼。这一事件对我的教训是深刻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准备活动这一环节。在准备活动中,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先让学生进行慢跑使其身体预热,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徒手操练习、关节操练习、伸展操练习等,让练习者活动充分,避免运动损伤。

三、根据学生特长与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法

课堂导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具有明确教学内容、启发思维、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振奋精神、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和难度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导入法。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导入法:

一是问答复习导入。如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复习课时以问答的方式复习“一大、二小、三起跳,人在最高点、球在最高点,拨指压腕球出手”等动作要领。让学习原地徒手练习,巩固提高。

二是示范动作导入。如在投掷铅球教学中,将几种投掷方式示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会侧向滑步推铅球的练习方式。

另外还有“归纳导入”、“直观教具导入”等多种导入法,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要关心特长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和学困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技术技能掌握好的学生应增加内容和练习难度以及提高要求,对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并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为了提高中学生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总结教学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准备活动体育意识中学体育
高中生体能发展模块化实施研究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