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拥军
有专家曾经说过,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应该努力做到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真才实学地教学生,真知灼见地感染学生。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常常会看到有些整天惟书、惟权、在课本和试卷中挣扎着的老师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教学效果。笔者工作了这么多年,越来越感觉自己是个教“书”的机器,而压根儿感觉不到一些名师所谓的“人在课中,课在人中”的境界,觉得“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不过是理想中的香格里拉。既感觉不到专业进步的快乐,更体会不到职业带来的激情,甚至内心充满了迷惘。
化学课本就教无定法,如果教育的空间最终被所谓的制度和模式充塞,教育的理想魅力和人文光辉将如星坠平野,荡然无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有人非要按照统一的模式,如新授课模式、复习课模式、实验课模式等,按照几步、几环节,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操作化学课。甚至还有一些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评价方案,其中就包含了是否按照统一的模式讲课。如果有老师不按照统一的模式上课,就给予否定,扣分惩罚,在评优选佳中一票否决。这是中学化学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笔者认为,任何整齐划一都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学校应宽容和支持“另类”教师的存在,给共舞之外的独舞保留一点自由空间,给缤纷的个性搭建多彩的舞台。事实也证明,只有大鼓冬冬,小鼓唰唰;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演奏出来的乐章才能和谐悦耳。正所谓不拘一格才能出人才,不拘一格才能有风格。
雕塑艺术家罗丹说过,“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其实,在教学中也可以这么说,有风格的课堂教学才是美的,有风格的教师才令人羡慕。风格即人,只有善于思考、敢于怀疑和批判的教师才会有风格!
何谓“教师教学风格”?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它包括教师在仪表、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一种长期修养,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积累。或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而富有吸引力,抑扬顿挫而富有感召力是一种风格;或沉稳、不急不躁是一种风格;或俱到细致、条理清晰是一种风格;……风格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是对这一环节富有个性的优化处理。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入格”、“升格”、“风格”和“无格”构成了这一过程的四步曲。
1.“入格”: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他们的教学模式、技巧等。其中,多听、多看是入格的基本方法,其主要途径就是“模”课: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的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处理教材、驾驭课堂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而应当结合实际的教情、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进行重新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并融入自己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以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同时,入格还应从宏观去把握,即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我”今后应怎样去做,等等,进而反思自己备课的程序,把握备课的切入口。总之,学会模课是年轻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但又不能“痴迷”于模仿,否则,就会导致思维“僵化”。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更何况,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他们长期研究教学的积淀,是无法“模仿”的。
2.“升格”:在模仿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后,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思考,刻苦锻炼教学的基本功,逐渐实现使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探索性地教学,迈出建构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一步。这个过程就是年轻教师“磨课”的过程。一个“磨”字,其中的往复和历练可见一斑。磨理念、磨学法、磨学情,磨刀千遍磨出锋刃,磨课千遍磨出见地,磨人千遍磨出人之激情,磨到最后是超越自我,磨出新的意识。磨一遍是熟,磨两遍是疑,磨三遍变纯,磨四遍成样,磨至九遍才见精。刀磨精,何愁柴不断!升格”磨课是形成教学风格的一个关键阶段。
3.“风格”:“升格”之后,年轻教师的“悟课”就成了必由之路。所谓“悟课”,就是在学习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并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教学技巧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进行再思考,以形成具有教学特色的过程。就教师个人的备课而言,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和反思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悟课”的过程;而就教师群体备课而言,思想火花的碰撞,集思广益的达成,其实也是善于“悟课”的结果。“悟课”的运用之妙,当存乎于心耳!“悟”的过程是将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技巧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理论的内化过程。因此,没有“悟”的过程就没有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磨”的过程还需要“以悟带磨”、“以悟领磨”,而不是“以磨淹悟”、“以磨埋悟”。只有这样,才能“磨”得水灵,“磨”得神秀。正由于“磨”与“悟”的有机结合,才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问题的设计有了深刻的认识。而那些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们之所以能很好地“悟课”,在讲课时信手拈来,出神入化,也是因为他们大都经历了多年的“磨”课过程。
4.“无格”:无招为有招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标志着教师成为了一名成熟的教学艺术家。这时,他们的教学已经不拘一格,且一式、一法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齐白石先生也说过,“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这对于教学风格同样适用,“无格”才是至格,这也是教师的毕生追求。这一段教学中,从内容的处理、方案的设计到方法的选择、过程的组织都应表现出多样性与稳定性、灵活性与独创性的有机统一。
“入格”、“升格”、“风格”和“无格”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四个基本阶段,也是教师构建自已独特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没有风格的化学教师只能跪着教化学。风格即人,如果不想跪着教化学,那就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