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动人心弦的母爱颂歌

2009-02-10 07:11朱庆和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游子吟孟郊老母

朱庆和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世界上有无数种爱,但只有母爱才是最纯真、最无私、最伟大的。孟郊的《游子吟》正赞颂了这种普通而伟大的母爱,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描绘“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诗人用朴质流畅、富有深情的笔触,表现出了母亲的爱子之情。我们仿佛看到这位慈母头发已白,眼睛昏花,但是她给将要外出的儿子一针一线地缝制衣服是多么地仔细认真啊!这幅画面,使我们产生了了无限的遐想。母亲的惦念又何止在儿子出游时所穿的衣服上!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求学离家到浪迹天涯,哪件事少得了做母亲的苦心操持与牵肠挂肚。诗人之所以下笔将镜头对准“慈母缝衣”,是因为这“手中线”与“身上衣”能很好地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史载:孟郊是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由于家境贫困,全靠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成人。他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一直铭记不忘。可虽有奉养老母之心,但因秉性耿直,不同流俗,境遇坎坷,漂泊半生,始终不能如愿。直到年近半百,才得到一个区区的县尉官职,年有俸给,居有定所,才有可能较好地奉养老母,以尽孝道。这首《游子吟》,便是他50岁那年,迎奉老母到自己任所时所作。由此可见,这一动人的画面就是诗人回忆往事的真情吟咏与写照。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描绘“慈母缝衣”的情感细节。古训“父母在,不远游”。然而迫于生计,作者不得不外出,慈母万般无耐,只能将满腹的疼爱与牵挂的酸楚寄托在一针一线上。因此,那不是缝就的“密密”针脚,那是千叮咛万嘱咐的挂念。在即将离别的时刻,年迈的母亲百感交集,她不是想自己的生活将无人服侍,而是舍不得儿子远走他乡,怕儿子身单衣薄,在外无人照料。母亲更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便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衣服更结实更耐穿一些。这个细节描写虽然没有写母亲的一句话语,一滴眼泪,却催人泪下,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所谓大爱无言,这是最好的诠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由“慈母缝衣”的“母爱子”转向了“子爱母”的抒情感喟。“寸草心”,比喻儿女的小小心意,“三春晖”指三月春天的阳光,喻指母亲对儿女的爱,用小草之心与阳光哺育小草茁壮成长的拳拳之心比较,说明母亲的爱,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至此,我们也应该读懂和牢记诗人永远的希冀:不管是背起行囊打拼生计的一介平民,还是漂洋过海求学的莘莘学子,也不管是常年与父母妻儿厮守志得意满的小康人家,还是得到高官厚禄的腾达之人,都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无论工作、学习多么忙,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别让母亲更多地牵挂。

《游子吟》语言纯朴淡雅,情真意切,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游子吟孟郊老母
清早,我妈“炸毛”了
城居
学一个成语,记一首古诗词(上)
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唐诗赏读——游子吟
孟郊的“得意”与“失意”
讨厌过生日
家乡的老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