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快讯
成人寰枢椎正常旋转度的CT研究
C1和C2关节突平面在处于正中位时呈完全接触状态,旋转活动意味着C1相对于C2发生位移,由此可导致相应关节面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接触平面丢失。C1和C2之间正常的活动范围是左侧40°~右侧40°,因此可以推测一个完全正常的旋转可以在相应关节平面之间产生广泛的接触面积丢失。Fielding和Hawkins等有关寰枢椎旋转固定的概念是C1~C2旋转不稳或脱位相关报道经常引用的,他们将C1~C2旋转固定、半脱位或移位分为4个类型,而一旦被诊断为旋转失稳、固定或半脱位,则有可能需要实施具有潜在并发症的C1~C2关节融合术(尤其对年轻人而言)。尽管CT是目前诊断斜颈的影像学手段,但尚无有关评估成人确切的正常旋转情况的CT影像学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常成年人C1~C2旋转能力与其相应CT表现之间的关联度,而这种相关性可以为更好地理解寰枢椎旋转固定所有相关概念提供一个合适的依据。
本报道采用CT扫描的方法评价了40例无症状成人寰枢椎的正常旋转情况,确定了成人C1~C2的正常旋转范围,明确区分了正常状态和病理(半脱位)状态下出现的旋转固定。该研究纳入了寰枢椎旋转运动的测量,在C1~C2关节突关节水平上做最大程度的左右侧主动旋转活动,在最大旋转状态下对寰枢椎进行CT扫描,逐层叠加,获得了一个轴状面的线性轮廓,测量C1和C2横向轴之间的角度(即寰枢椎的旋转角度)以及C1和C2关节平面接触面积的丢失(即未重叠平面面积)。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线性方法和数字化方法)测量C1关节平面与相应C2关节平面相接触的面积以计算关节面未重叠影百分比。结果显示,寰枢椎的平均旋转角度为79°(74°~81°),寰枢椎向一侧旋转的平均角度为38°(36°~43°),所有志愿者在每一旋转方向上的重叠影像均发现C1和C2关节面之间广泛的接触平面丢失。通过线性方法和数字化方法得出的接触面积丢失(或未重叠关节面面积)百分比分别为42.4%~85.7%(平均70%)和67%~83%(平均71%)。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CT影像的诊断报告均由3个放射诊断医师分别独立完成,这些正常成年人均被诊断为旋转半脱位。
结合作者之前发表的有关儿童的相关报道,结果证实,CT扫描能够显示广泛的但却是不完全的旋转关节面移位,而这并不能作为明确半脱位诊断的充足证据。作者认为,在评估上颈椎旋转问题上存在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C1~C2关节融合术),旋转固定和半脱位的定义应做修正,测量旋转角度以及C1~C2间接触面积丢失是非常有用的方法。作者建议,当CT扫描示寰枢椎旋转角度在36°以内,且关节面的CT未重叠影百分比低于60%时,可以将其视为在正常运动范围内的旋转固定(即Fielding和Hawkins寰枢椎旋转固定I型)。
(摘自Mőnckeberg JE,Tomé CV,Matías A,et al.CT scan study of atlantoaxial rotatory mobility in asymptomatic adult subjects:a basi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C1-C2 rotatory fixation and subluxation. Spine,2009,34(12):1292-1295.陈旭琼摘译,尹庆水审校)